火車到安圖後,我們一行冒雪乘車上了長白山。
從地圖上看,長白山像一條銀色的巨龍橫臥在中國東北邊陲。自古以來,王者諸侯、詩人墨客、平民百姓都對長白山敬畏有加,仰慕奉祀。金朝視長白山為“發跡之地”,清朝稱“長白山之神”,因長期白雪皚皚,故人們稱其為長白山。她還是我國十大名山之一。鬆花江、鴨綠江和圖們江從這裏發源,山巔聖潭——天池是我國最深的火山口湖,山腳下的溫泉、冷泉吟唱著婉轉悠揚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歌。公路兩側的美人鬆好似冒雪列隊在歡迎我們。美人鬆學名為長白鬆,是歐洲赤鬆的變種,隻生長在長白山火山灰形成的土壤中。她們或單株獨處如深閨少女,或成片列隊像佳麗雲集。那通直光潔的軀幹,棕黃透粉的樹皮像美女的豔麗長裙;常綠的晶瑩剔透的樹冠,似她的頭飾,那左右伸展的長長的樹枝,更如美女的纖纖玉臂和舒展的水袖。她不僅有婆娑多姿、風姿綽約的外形,更有搏風傲雪、不畏嚴寒的勇氣,越是冰天雪地的嚴冬,越是青翠欲滴,就像黃山的迎客鬆一樣,成為長白山上的代表性景觀。
長白山的植物隨山的高度變化呈帶狀分布,海拔1200米以下是闊葉林和針葉林混生地帶,1200米至1700米是蒼鬆翠柏,海拔1700米以上至2000米是嶽樺樹,還有苔原帶,2000米以上則是黑色的石岩,寸草不生。嶽樺樹與白樺有點相似,冬季沒了樹葉,全身灰白,彎弓曲背,老態龍鍾,茂密交叉的樹枝向上伸展,像海底的古珊瑚,又像書上的裝飾畫。一棵嶽樺就是一件藝術品,在雪的襯托下,嶽樺伸展無數樹枝,煞是驚豔。
天池是我們要看的主要景點。她水麵海拔高度2189米,平均水深204米。據說由於雪、霧、風的影響,平時上天池真正能看到其真麵目的並不多。那天風雪很大,山口中的大風雪讓人站不穩,沒戴手套會冷得人拿不住照相機。當風雪停止時,我們在長白山的北坡向下望,隻能看見天池的輪廓。天池大部分是冰封的,沒封的水中間形成一個橢圓。由於實在太冷,我匆匆拍了幾張照片,撿了兩塊火山石就下山了。
從天池下來,我們乘車前往長白山看瀑布,途中因雪大,車子停開,我們要走一段路,那段路風景獨好。上棧道,我們領略了溫泉的風采,星羅棋布的泉眼周圍是硫黃水的痕跡,熱氣氤氳上升,最熱的泉水達80度,可以煮熟雞蛋、玉米。溪中的溫泉冒著水蒸氣,與天空中的霧氣彙合,使周圍變得朦朧縹緲,雪山、霧凇、溪流、溫泉、棧道,若隱若現,恰似一幅水墨畫。
長白山瀑布高達68米,天池水沿補天石溢出後,形成涓涓細流,在兩山之間的斷崖驟然跌下,形成了大瀑布,宛如玉帶從天墜落,飛流倒掛。在冬季,瀑布上半部分是冰,下半部分是雪,未結冰的水一路向前,成了鬆花江的源頭。
冬天的長白山,山間地上是立體的冰雪,天地間,就成了一個冰瑩的世界!
2010年10月我有幸再次上了長白山。這次天氣很好,終於看到了長白山天池的真麵目,我用長焦攝下了天池的局部(遺憾的是怕麻煩未帶廣角),以後不知能不能有機會拍下她的全貌?
(2009年1月15日,2010年10月15日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