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德]沃爾夫岡·納普(Wolfgang Knapp),[德]彼得·施米特(PeterSchmitt).萊茵魯爾:走向兼容?——針對多中心形態的空間戰略政策[J].國際城市規劃,2008(1).
[28][英]考蒂·佩因(Kathy Pain).全球化巨型城市區域中功能性多中心的政策挑戰:以英格蘭東南部為例[J].國際城市規劃,2008(1).
[29][德]克勞茲·昆斯曼(Klaus R.Kunzmann).多中心與空間規劃[J].國際城市規劃,2008(1).
[30]羅震東.秩序、城市治理與大都市規劃理論的發展[J].城市規劃,2007(12).
[31]張文禮.多中心治理:我國城市治理的新模式[J].開發研究,2008(1).
[32]孫群郎.郊區化對美國社會的影響[J].美國研究,1999,(3).
[33]於洪俊,寧越敏.城市地理概論[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
[34]周一星.城市地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35]盛洪.分工與交易[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1.
[36]崔功豪,魏清泉,陳宗興.區域分析與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7]艾德加·胡佛、弗蘭克·傑萊塔尼編著,郭萬清等譯.區域經濟學導論[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84.
[38]K·阿羅.信息經濟學[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
[39][美]邁克爾·迪屈奇.交易成本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40][德]柯武剛,史漫飛.製度經濟學——經濟秩序與公共政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41]王桂新.中國人口分布與區域經濟發展[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42]張善餘.中國人口地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43]陳修穎,章旭健.演化與重組——長江三角洲經濟空間結構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
[44]裴瑱.長江三角洲產業分工與整合[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45]魏後凱.市場競爭、經濟績效與產業集中——對中國製造業集中與市場結構的實證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
[46][美]保羅·克魯格曼.地理與貿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47][美]戴維·奧斯本·蓋布勒.改革政府——企業精神如何改革著公共部門[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
[48][美]邁克爾·麥金尼斯.多中心體製與地方公共經濟[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
[49][美]埃莉諾·奧斯特羅姆.製度激勵和可持續發展[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
[50]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統計司編.中國第三次人口普查資料分析.
[51]浙江省人口普查辦公室編.浙江省第三次人口普查資料彙編.
[52]浙江省杭州市人口普查辦公室編.浙江省杭州市第三次人口普查資料彙編.
[53]浙江省嘉興市人口普查辦公室編.浙江省嘉興市第三次人口普查資料彙編.
[5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分縣市人口統計資料:1990年度.
[55]浙江省統計局,浙江省人口普查辦公室編.浙江省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彙總資料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