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於濤方,邵軍,周學江.多中心巨型城市區研究:京津冀地區實證[J],規劃師,2007(12).

[2]範劍勇.長三角一體化、地區專業化與製造業空間轉移[J],管理世界,2004(11).

[3]鄒兵,施源.建立和完善我國城鎮密集地區協調發展的調控機製——構建珠三角區域協調機製的設想和建議[J],城市規劃彙刊,2004(3).

[4]張京祥,羅小龍,殷潔.長江三角洲多中心城市區域與多層次管治[J],國際城市規劃,2008(1).

[5]馬子紅.區際產業轉移:理論述評[J],經濟問題探索,2008(5).

[6]宣文俊.長江三角洲區域協調的重大體製與機製的創新[J],上海經濟研究,2008(11).

[7]王紅霞.城市群的發展與區域合作:城市與區域合作發展研究熱點綜述[J],上海經濟研究,2006(12).

[8]王桂新,沈續雷.上海市人口遷移與人口再分布研究[J],人口研究,2008(1).

[9]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課題組.長江三角洲地區協調發展麵臨的重大問題及工作重點[J],宏觀經濟管理,2007(5).

[10]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2006-2010)[R],2006a.

[11]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綜合規劃研究報告[R],2006b.

[12]楊俊宴,陳雯.長江三角洲區域協調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J],城市規劃,2007(9).

[13]李慶華,王文平.長三角地區產業同構問題研究綜述[J],華東經濟管理,2006(11).

[14]尹文耀等.人口空間分布轉變態勢與發展戰略研究——以杭州為例[J].人口研究,2007(5).

[15]王桂新,劉建波.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省際人口遷移比較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7(2).

[16]張善餘.世界大都市圈的人口發展及特征分析[J].城市規劃,2003(3).

[17]吳雪明.世界城市的空間形態和人口分布——倫敦、巴黎、紐約、東京的比較及對上海的模擬[J].世界經濟研究,2003(7).

[18]寧越敏.從勞動分工到城市形態——評艾倫·斯科特的區位論[J].城市問題,1995(2)、(3).

[19]張文忠.大城市服務業區位理論及其實證研究[J].地理研究,1999,18(3).

[20]方遠平,閻小培.19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中心城市服務業特征與趨勢比較研究——以北京、上海與廣州為例[J].經濟地理,2004,24(5).

[21]寧越敏.上海市區生產服務業及辦公樓區位研究[J].城市規劃,2000,24(8).

[22]秦泗剛,王慧.西安市現代商務活動發展及其空間動態[J].城市規劃,2004,28(7).

[23][美]尼爾·布倫納(Neil Brenner).全球化與再地域化:歐盟城市管治的尺度重組[J].國際城市規劃,2008(1).

[24][英]彼得·霍爾(Peter Hall),[英]考蒂·佩因(Kathy Pain).從大都市到多中心都市[J].國際城市規劃,2008(1).

[25][英]彼得·霍爾(Peter Hall),[英]考蒂·佩因(Kathy Pain).從戰略到實施:政策回應[J].國際城市規劃,2008(1).

[26][荷蘭]巴特·蘭布雷特(Bart Lambregts).多中心化對提升大都市區競爭力的利與弊——以荷蘭蘭斯塔德地區為例[J].國際城市規劃,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