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幸福從容過生活(1)(3 / 3)

目標的作用,是為了幫助解放自我,這樣我們才能去享受眼前的一切。如果我們隻是盲目地踏上了任何路程,那過程本身肯定不會有什麼樂趣。如果我們不知道方向,甚至連自己要去哪裏也不知道的話,那人生中每一個分岔路,就會變得非常的矛盾一一好似向左向右都不錯似的,原因是我們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每條路的終點。

我們無法享受旅途本身和風景以及美好的事物,隻會被猶豫和迷惑所吞噬。我這麼走可以嗎?我在這裏轉彎會走到哪裏去?所以,隻有當我們確認目標之後,我們才可以把莊意力放在旅程本身。

如果想保持幸福感,我們必須改變我們通常對目標的期望:與其把它當成一種結局,不如把它看作意義。當目標被認可為意義時,它會幫助我們去規劃旅途上的每一步,而不像被認為是結局時,它所帶給我們的隻是無數的困難和挑戰。正確的目標認知,給我們的是一種安寧的感覺。

雖然目標是獲得幸福的必需品,但它並不是全部。須知,目標本身除了必須是有意義的之外,它所帶給我們的在旅途上的快樂,也是不可缺少的。

設定恰當的目標

我們相信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個目標。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並為之努力的過程,是導致幸福的重要因素。

但是,如果你將目標定得太高,不容易實現而使你失去信心,就會使你遠離幸福;若目標定得太低,太容易實現,也降低幸福感。隻有恰當的目標才能保持持久的幸福感。

在很早以前,兩個很疲勞、很饑餓的年輕人在荒山中遇到了一位漁翁,他們希望老漁翁給他們一些食物,老漁翁就給了他們一筐魚和一根漁竿,兩個年輕人一個選擇了一筐魚,一個選擇了漁竿。選擇了一筐魚的年輕人立即生火,開始享用起肥美的魚,沒有多久,他就吃得飽飽的,積攢了力氣走到鎮上打工,過起了幸福的生活。選擇漁竿的年輕人,不願接受眼前短暫的滿足,他堅信大海就要到了,等到了大海邊,他可以釣很多肥美的魚,從此以後就不會再挨餓了。他就這樣一直堅持著,最後他終於看見了大海,他用盡全身最後一絲體力爬到海邊,卻餓得無法下竿,最後遺憾地離開人世。

我們理想可以放遠,遠大的抱負能讓我們讓內心充實、積極處世,但目標一定要現實。否則,目標太宏偉卻難以實現,永遠處在我們想夠又夠不著的位置,那麼,我們的幸福就無從說起。快樂、幸福都是建立在知足的基礎上。這裏並不是說不思進取,而是要在自己的能力控製範圍內循序漸進地前進。不要把太多的不實際、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擺在眼前,否則就容易在無限的失敗和低迷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有的人給自己定了非常宏大的目標,一生都活在拚命追逐中,但成功包含天時、地利、人和等多重因素,每份成功不可能來得那麼容易,與其身心疲憊不堪目標還遙遙無期無法觸摸,不如總在我們麵前不遠的道路上種下一棵果樹,讓自己一路都能吃到美味的水果,每一程都有所收獲,這才是聰明的人的做法。否則,目標太高,一下沒有做到,就會從希望走向失望,亂了心。所以我們製定的目標要結合自身情況和客觀實際,不能空想。

在對目標和幸福的研究中,肯農·希爾頓和他的同事們寫道:“對於追求幸福的人來說,我們的建議是,去追求包括成長、人際關係和對社會有貢獻的目標,而不是金錢、美麗和聲望,對後者的追求,通常是出於必須和壓力的心態。”

雖然大部分的人都在追求名望、魅力和金錢,可能有的時候還是被迫的,但是希爾頓卻指出,如果我們可以把目標重點放在自我和諧上的話.我們則可以更快樂。

自我和諧的目標,乃是發自於內心最堅定的意識,或是最感興趣的事情。這些目標既可以“整合自我”,也可以自我自覺地選擇。這些目標必須是被主動選擇的,而不是被加附在我們身上的;是產生於散發自我光輝的願望,而不是為了去炫耀給任何人看。

這些目標是有因果關係的:追求這些目標,不是因為他人覺得你應該這麼做,或是因為責任感,而是因為它對我們有深層的意義,並且帶給我們快樂。

堅持你的信念

信念是~種能激發我們潛意識靈感的神奇力量,這種力量可以促使我們完成夢想,實現目標。信念也是認識、情感和意誌的有機統一,是一種綜合性、穩定性和持久性很強的心理品質。所有的成功者,都有明確的目標,而實現目標的動力就是心中的信念。信念可以支撐我們走向勝利,因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事事都遂人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