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這種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氣,當走到那間房子前,敲開門,主人剛出來,他衝著人家劈頭就是一句:“你那千斤頂有什麼稀罕的。”弄得主人莫名其妙,以為來的是個瘋二產,“砰”地一聲就把門關上了。
在這樣一段心理路上,年輕人走進了一種常見的“自我失敗”的思維模式,經過不停地否定,他實際上已經對借到千斤頂失去了信心,認為肯定借不到了,因此到了人家門口,他就情不自禁地破口大罵起來。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許多人會對自己作出一些不利的想象,而把自己置於不利的境地。
馬克·吐溫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可以從80歲生活到8歲,那生命肯定會幸福得多。”
想象一下你已經100歲——或是比你現在老很多。給自己5分鍾,告訴自己(寫出來也可以)如何才能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幸福,時間就從現在開始.然後盡可能地去把希望改變的事項養成習慣。
打個比方,如果你希望自己變老後,要和家人多多相處,那就現在給自己安排一些和家人一起活動的事情。
經常去做這個練習一一看一看自己所寫的,如有需要添加的就添加,然後反饋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那樣去做了,如果你這樣做了,你會感覺自己幸福得多。
學會反省
有一個人整日埋怨生活不順利,好像不如意都發生在他的身上,他說:“這都是命運之神在作弄我。”
命運之神聽到了便來找他說:“其實這與我沒有關係,隻是你忘記了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抓住了這個環節,你就會事事如意。”
那人請教命運之神是什麼環節,命運之神說:“把反省自己當成每日的功課。”
是的,能夠時時審視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錯,因為他們會時時考慮: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幹多少事?我該幹什麼?我的缺點在哪裏?為什麼失敗了或成功了?這樣做就能輕而易舉地找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為以後的行動打下基礎。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還在創業途中時,有一回,一家銀行拒絕給他貸款,他非常氣惱地給對方拋下一句話:“我遲早會成為天下首富的。”當時雖氣憤,但他後來進行了反省,用“驕者必敗”來告誡自己,同時謙虛求學,不斷進取。
隨著財富的不斷增加,洛克菲勒對自己精神上的反省與日俱增,自省也就成了他每日必做的功課,因為他明白隻有經常反省,才會找到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成功。
幸福、成功的道路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一帆風順的。想少犯錯誤,就需要不停地反省自己,培養自省意識,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樣才能不斷改進,才能不會迷失發展方向,從而笑到最後。三毛曾說:“一個肯於虛心吸收觀察一切、經常反省、審察自己缺點和優點的人,在求智慧上,就比那些不懂得自省和觀察的人來得快速多了。”
那麼,你每天應該反省些什麼呢?是不是要專門弄得自己不高興,跟自已過不去?不!以下幾個方麵就值得你去自省:
——人際關係。反省今天你有沒有做了不利於人際關係的事,與某人的爭論你是否也有不對的地方,對某人說的那一句話是否不得體,某人對你不友善是否有什麼意義。
——做事的方法。反省今天所做的事,處置是否恰當,是否有不適當之處,怎樣做才會更好……
——生命的進程。反省到目前為止你做了些什麼事,有無進步,時間有無浪費,目標完成了多少……
一個人經常反省,他就可以修正自己的作為和方向,並借修正作為來使自己進步。它還能修正你做人處世的方法,讓你有更明確的方向。而且,它不花你一分錢!
反省你每日的行動和思想,避免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偏離了方向。常常反省,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享受幸福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