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元在男女關係上比較博愛,因此理財專家劉繼顒大師就同時打造數百副簪珥獻給劉繼元,劉繼元越發信賴五台高僧。3月,忠武節度使宋偓在屬地開設供客商堆貨、交易、寓居的行棧,導致趙匡胤不滿被調任靜難節度使。接替宋偓的是王審琦,王審琦之前在擔任忠正節度使駐守壽春八年的時間裏,每年都隻在所得租課裏量入為用不增加百姓額外負擔。有一個縣令沒有彙報就處罰了犯罪的下屬,王審琦的幕僚提議處罰自作主張的縣令,王審琦卻回答:“在五代那會兒由於節度使強勢專橫,縣令不能處理份內事,現在國家已恢複安定局麵,我勉勉強強當這個地方首長,底下縣令能夠懲罰不稱職的下屬予以獎賞都還來不及,又怎麼能夠處罰?(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能專縣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今部內宰能斥去黠吏,誠可賞也,何可按之?)”事實上王審琦不是第一個被縣令輕視的節度使,符彥卿值守大名時期,底下的縣令周渭向他行禮的時候隻是在馬上作了個揖,到任之後也是沒有彙報就處決死刑犯,正如王審琦所言在趙匡胤的統治下已經達到“今天下治平”之境界。
當時有個叫王昭素的隱士,生活在現代肯定被大家當二百五,舉個例子每當他到市場上買東西,商家開價多少他就付多少錢,要是商家開價低於商品所值,他就會補足價錢並且告訴商販:“你快拿好錢,不然就要被多嘴多舌的人議論。”因此商販都有共識,碰到王先生來買東西絕對不能虛抬售價。有一個賊鑿穿王昭素家的牆想盜竊,結果被堆積在夾層裏的木頭給擋住,王昭素就將值錢的都丟到門外,對賊說:“你快跑,我估計警察就要趕來了。”結果賊什麼都不敢拿就跑了,而更神奇的是周圍從此就沒有人做賊。趙匡胤聽說這個人的時候,他已經七十多歲,趙匡胤在便殿召見他:“你為什麼不參加政府工作,導致咱倆現在才見麵?”王昭素的專業是研究易經,趙匡胤就讓他卜卦,當王昭素占卜到乾卦的第五爻時就委婉地向趙匡胤開展政治教育:“這一爻叫作九五爻飛龍在天,卦象顯示正好對應陛下現在的處境。”飛龍在天說的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大人就是成就盛大事業之人,要實現心中的大業往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這是一個從“潛龍”到“在淵”的相當複雜的事業發展過程)而要保持已經取得的地位和成就,就一定要惠澤萬民。
趙匡胤向王昭素打聽社會新聞,王昭素有什麼就說什麼,趙匡胤又向王昭素谘詢治世養身之術,王昭素回答:“治世莫若愛民,養身莫若寡欲。”趙匡胤就將這句話寫在了好幾架屏風之上,還任命王昭素為國子博士可是老先生隻幹了一個多月就辭職,最終在八十九歲時壽終正寢,生前發表易經研究論文三十三篇,就連學者都紛紛找他取經。6月,趙匡胤的大女兒被冊封為昭慶公主,出降王審琦之子王承衍;話說王審琦在杯酒釋兵權時曾有一次遇到宮在起大火,就率部入宮救火結果遭到禦史彈劾,趙匡胤指示王審琦,你英勇投身消防工作說明你忠心,可是社會輿論也不能不兼顧,得解除你的禁軍職務調任節度使,當然也不能讓你這個老實人吃虧,就讓你的兒子王承衍當駙馬。有一則小故事說的是王承衍聞訊則以自己經有家室為由拒婚,得到領導的答複:“我已經答應你父親,你隻管和公主結婚,你的妻子我會替你安頓好。”於是就將王承衍的太太找了戶好人家改嫁,如果假設此事發生在公元961年則記錄不可信因為王承衍當乘龍快婿是在公元970年6月,然而卻不能肯定太祖爺在公元970年沒有當過法海,退一萬步說也不能夠確定太祖爺生前沒有破壞過其他人的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