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書人書話 第三章三維的韓鬆
看科幻小說似乎應該去感覺,而不是去想,小說是感覺的文學,所以網上關於目前科幻小說“拒絕思考”的說法,更準確些似乎應該是“拒絕感覺”。真能給人感覺的科幻小說不多,韓鬆的小說屬於此類。以前看《宇宙墓碑》和《逃出憂山》時就有感覺,但不是太強烈,像皮膚被利刃淺淺地劃了一道,開始不在意,但那傷總也好不了,現在讀完他的專集後,那傷口被撒上了一把鹽,那感覺與當初被劃傷時大不一樣,看科幻小說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
韓鬆與別人確實不同,用吳岩的話來說他是唯一的。我一直在想這不同之處在哪裏,現在恍然大悟,他的感覺比我們多一維,因而他的科幻也比我們多一維,韓鬆寫的是三維科幻,而我們寫的是二維科幻。
二維讓我們想到了平麵,進而想到了一張紙,進而想到了畫著方格的作文紙,是的,二維的科幻是寫在上麵的作文。當然作文也有高下之分,但終究是二維的,平麵再廣闊,其空間的感覺也無法與一個小小的三維方塊相比。
如果一篇科幻小說想表達的東西能夠被作者或讀者用幾句話總結出來,那這篇小說肯定是失敗的;如果一篇科幻小說讓人看得熱血沸騰,那多半是哪兒搞錯了。這都是二維科幻最顯著的特征,很不幸的,我自己的小說都顯著地擁有這些特征。
有人說韓鬆像倪匡,很不幸,他們正是科幻的兩個極端:韓鬆最深,倪匡最淺;韓鬆十隻眼,倪匡一隻眼;韓鬆三維,倪匡一維。但正如那個轉經筒,兩個極端又是對在一起的,以至於看上去真有些像。
這裏也沒有貶低倪匡的意思,同意網上一位朋友的意見:成功者是不受指責的,再重複我以前說過的話:從來沒有哪一個中國人把科幻之火燃得如此之廣。他那一維的科幻像一支飛箭,強有力地洞穿了市場,而韓鬆的三維科幻,你得自個走進去才行。不過,當現在的科幻迷長到35歲以上,我們的一維結繩和二維作文寫得再好也無法留住他們,那時,就要靠三維科幻了。
我和韓鬆隻見過一麵,隻說過一句話:“改日見麵再聊!”那是去年11月初,在北師大的飯桌上,我到時他正匆匆離去。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拎的那個包,初看像是廢品站撿的,仔細看看,你還真不敢肯定是不是某個高檔專賣店的奢侈品,很像他的小說。
在我的感覺中,韓鬆可能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比別人多出的那一維,或多出的那八隻眼,看過他寫的《想象力宣言》,沒看到那八隻眼,還看到他那些用筆名的小說,也沒有八隻眼,那八隻眼隻出現在他用本名寫的小說中。他在2001年的那本選集中選了我多達4篇小說,這一方麵讓我受寵若驚,另一方麵也很疑惑他那八隻眼哪兒去了?這絕不是謙虛,有他那樣三維感覺的人似乎不應該太看重我那些純二維的平麵體。
這些三維科幻不被賞識,應該是很正常的,更談不上是中國科幻的悲哀,畢竟,這些小說拿到美國去也不一定有多少讀者。我們這些二維生物不必自卑,說二維科幻是作文這裏也沒有貶意,作文有好有差,像去年高考中那篇得滿分的赤兔馬,就幾乎轟動了全國。二維生物不可能升華到三維去,但應努力在二維世界寫好作文,因為如果中國科幻是一個金字塔,我們的二維作文就是下麵寬厚的塔基,隻有這塔基足夠厚實足夠高大,那三維的塔尖才能被世界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