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書人書話 第五章《水晶的天空》序
幾年前,曾同一群科幻作家一起到過一個神奇的城市——康定,對那裏印象最深的就是穿過城市的那條河,我第一次看到那樣湍急又那樣清澈的河,特別是在夜裏,那條河仿佛是穿過城市的夢境。那天趙海虹一直與我們在一起,但沒有注意到這一切對她有什麼影響,後來知道,康定的河在她的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後來這顆種子長成一篇科幻小說,題目也叫《康定的河》,小說中,生活和命運從那條河開始,穿過一個個異度時空,最後又回到那條河中,如夢似幻,讓人讀後難以忘懷,我也由此第一次成為科幻小說中的人物。再後來,這顆種子繼續成長,長成一本美妙迷人的書,其中的人物和背景變了,但科幻內核沒變,清幽唯美的意境沒有變,這就是《水晶的天空》。
看完這本書,我的腦海中又浮現出那次旅行的另一個畫麵,那是次日離開康定城不久,我們又遇到另一條河——大渡河,趙海虹身穿紅軍軍裝英姿颯爽地站在大渡河鐵橋上,她的端莊典雅與下麵渾濁險惡的大河形成鮮明對比。旅遊景點的那身紅軍軍裝除了過於整潔,還是很有真實感的。我為她拍的那張照片找不到了,但那畫麵在記憶中仍很清晰。剛看了普瓦德萬的科普著作《四維旅行》,裏麵提出一個令人震驚的理論:無法證明過去是存在的,因為導致世界目前狀況的可能有無數種不同的途徑,記憶中的過去不一定是真實的。這與《水晶的天空》的設定很像,看過這兩本書,感到這些記憶也飄忽不定了,現在突然有一種奇異的感覺:那是不是另一個平行宇宙?這個宇宙中的英美文學碩士和大學教師在那個宇宙中是紅軍戰士?這個宇宙中用典雅深邃的文筆描繪幻想世界的科幻作家,在那個宇宙中的鐵血時代為理想而戰?兩個人生相距如此遙遠,卻又渾然一體,很難說清哪個更現實哪個更夢幻,就像《水晶的天空》中的主人公。
所以,看到這本書,我的腦海中會出現一般讀者們絕不會出現的兩個意象:穿過康定城的清澈湍急的河流和大渡河鐵橋上的紅軍女戰士。
《水晶的天空》是趙海虹的第一部科幻長篇,小說意境清幽,文筆流暢優美,結構也很精致。
但這部小說給我的感觸不是以上那些套話能說清的,掩卷沉思,我從中抽出兩個關鍵詞:青春、夢。這是一部青春夢幻曲,其中雖然有古代深山密林中的金戈鐵馬,但仍然是青春夢幻的中飄浮的虹雲。不論那些山寨中的反叛者,還是朝廷軍隊的將領,都是現代青春人生的映像,他們深層的思想和行為方式是現代人的。其實,不管主人公在平行宇宙中是多麼無助和恐懼,即使是像青素那樣,那些平行宇宙也一直是在她最深層的控製之中的,即使有父親教兵書的殘留記憶,一個現代女孩兒能有那種精神力量和老謀深算也令人驚歎,但平行宇宙是無限的,總能找到最接近女孩兒夢想的那一個,最重要的是,這樣的人物命運是符合這種青春科幻的氛圍的,否則反而不對了,就像村上春樹那本《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中所說:這座城市就在你的腦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