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SHALLWAY 心上熔岩(1 / 3)

第四章SHALLWAY 心上熔岩

【濟州島】

01

半夜一點的時候,我還沒有開始收拾明天要去北京的行李。我磨磨蹭蹭地在房間裏發呆。我拿著一碗外賣叫回來的蒸蛋,站立在漆黑的窗戶麵前,隔著冰冷的玻璃,眺望著日漸冰涼的上海。風把夜晚吹得更冷,更黑,更驀然。

我甚至覺得寒冷的風吹滅了一站路燈。

但我知道,我遲早要收拾明天的行李。否則,我來不及準備旅程需要的東西。

我在翻開箱子的時候,一堆票據掉出來,花花綠綠的韓文,是各種博物館的門票,還有一堆麵額大得驚人的韓幣。夾層中,還有一張照片,上麵是我在韓國立體繪畫博物館門口,戴著墨鏡傻笑的樣子。

已經過去好幾個月了。

那時還是夏天。而現在,北京下起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大雪。助理發給我的短信裏,提醒我帶好禦寒的冬衣。我琢磨著,於是換了個更大的箱子。

02

記憶裏的濟州島,遍地都是黑色的劃痕。像是一隻會噴火的龍,先把大地燒了個幹淨,然後再用它巨大的爪子,開刨著這片焦土。但那其實,是億萬年前,火山噴發時,熔岩流過之後的痕跡。曾經滾燙鮮紅的岩漿,被冰冷的海水衝刷後,漸漸凝固成這個島嶼上四處可見的黑色火山岩。

有很多的小橋橫跨河床,但下麵卻沒有潺潺的河水,有的,就是這些億萬年前曾經天崩地裂的證據。

人們每天都在橋上走過,似乎也很習慣這種沒有水的河流。

他們看見一條條黑色幹燥的河床,並不是很驚訝。

連這裏的麻雀也一樣。它們習以為常地站在尖銳的石頭上,看起來一點也不難受,甚至有一點懶散的困意。

03

我靠著車窗,目光懶懶地散漫到窗外。所過之處,都陌生又熟悉,隔閡又共通的氣息,和日本、新加坡一樣,都是一種亞洲共通的觸感。隻是濟州島的景致更加原始而清麗,甚至連光線看起來,都比較新鮮。

濟州島的行程,本來並不在我的計劃之內,在出行之前,我有好多工作計劃排在表上,但在最後的時刻,我突然覺得,也許我需要這一次旅途——就像是在水下待久了,就需要一次呼吸,在風雪裏待久了,就需要一堆篝火。

04

成立公司以來的這些年——算起來大概有五六年了。很多次因為工作關係的出行,都有朋友在身邊,特別是最近幾次的“下一站”係列,總是能夠和公司的作者們一起遊山玩水,這其實是一件開心而又快樂的事情。但可能因為出於尊重我的關係,邀請方或者公司本身,都是為我訂的單獨的套間。其他的人,可能都是兩兩一間酒店,甚至半夜還能夠心血來潮地穿著拖鞋,下樓,去逛一逛陌生國度的夜市,在異國文字招牌下的便利店裏買回啤酒和可樂。

而我每一次,都是獨自一人待在房間裏。

我其實並不覺得孤獨,孤獨的時候,我就處理很多的文件和稿子,我總有事情可以打發我的時間。久而久之,我就形成了這種習慣。

所以,我也經常在異國他鄉的夜晚,站在酒店房間的陽台上,眺望著遠方黑夜裏的群山,或者月光下的大海。

這種被世界隔絕的荒涼,讓我產生了一種奇妙的迷戀。我甚至漸漸覺得這樣的時刻,這樣孤獨而寂靜的時刻,是每一次旅途裏難忘的記憶。

濟州島的大海,帶著一種世界盡頭的氣息。

雪白的泡沫被風狠狠地掀動著,摔碎在黑色鋒利的礁石上。耳邊是黑夜的響動,仿佛獸群的足音。

遼闊的海麵一片漆黑,沒有月光,星星也被烏雲掩藏在遙遠的天頂。但那片混沌而稀薄的黑暗裏,卻有一種並不均勻的介質湧動著,深深淺淺的黑,看起來有一種靈異的森然,仿佛成千上萬顆連成一片的漆黑的眸子。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也給了我鮮紅的血。

05

我生長在四川盆地,從小到大,都沒有看到過海。

我第一次看見大海的時候,已經是我大學三年級,那個時候,我已經中途休學,開始辦島工作室,我們一群愣頭愣腦的年輕人,琢磨著想要辦一本屬於自己的雜誌。

於是,在製作完成了第一本之後,我們第二本書,就跑去大連拍攝照片了。

那個時候,有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覺,做起任何事情來,也遠沒有現在考慮得那麼周全,仿佛隻要大家幾個人,商量了一會兒,覺得有意思,就立刻去做了。而幾年後的現在,每一個計劃,都要先寫成書麵企劃,經過層層的討論。

年輕時的胸膛裏,仿佛住著一輛火車。

在大連看見的大海,寧靜,悠遠,碧藍的波浪連接著細軟的沙灘,我們去的地方是當地非常厲害的一個療養勝地,經常也會有國家領導人來這裏開會或者修養。那裏的大海讓我感覺,大海是溫柔而多情的,是浪漫而年輕的。

而很多年之後,我不斷地遇見大海。我才終於明白大海的狂暴和沉穩,它的殘酷和多情。

它足以藏下整個人類的文明世界。

它是一個黑色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