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炸毀寧邊核設施
2008年6月24號,我突然接到通知,說朝鮮有大事件要報道,讓我帶一支報道組前往平壤。
原來,中國外交部此前接到朝鮮方麵的邀請,希望中國派記者去朝鮮,采訪報道朝鮮兌現六方會談所達成的安排,將采取的一項行動,即炸毀寧邊核反應堆的冷卻塔。按照此前朝鮮與美國達成的“以行動對行動”的共識,朝鮮將對其核設施實施“去功能化”的行動,並公開其全部核項目以備國際核查;美國則履行其將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黑名單中刪除,並與平壤展開和平談判的承諾。
“六方會談機製”是中國率先提議搭建的談判平台,主要目的是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所謂“六方”,即東道主中國、朝鮮、美國,還有與朝鮮半島問題相關的日本、韓國、俄羅斯。其實核心問題是解決朝鮮和美國的關係問題。中國政府在其中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因為朝鮮和美國以及其他幾方矛盾尖銳,朝鮮又時而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要求,導致談判非常艱難。我曾經數次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跟蹤報道六方會談的會議。給我們記者的感覺是,六方會談每次都是在困難重重,幾乎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峰回路轉。而有時候眼看差不多能夠達成協議,突然間又風雲突變。
“9·11”之後,美國打著“反恐”旗號,將朝鮮和伊拉克、伊朗等國家一起,劃為“邪惡軸心國”。“邪惡軸心國”一詞是小布什提出的,他將那些“支援恐怖分子的政權”形容為“邪惡軸心國”。小布什認為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垃圾人口,分布在全球不發達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垃圾人口成為產生“無賴國家”的根源,是世界動蕩和不安的發源地,一旦這些“無賴國家”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就會成為反對百分之二十精英人口的“邪惡軸心”。這些國家對美國、對世界安全和和平構成重大威脅,並威脅要對其進行“政權更迭”,推翻這些國家的統治者。
美國的舉動讓朝鮮非常緊張,眼看著阿富汗的塔利班被幹掉,伊拉克的薩達姆被推翻,朝鮮當然是一後背的冷汗。但是,朝鮮別無選擇,隻能以強硬對強硬。於是,朝鮮終止了與美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談判,將核查人員趕出朝鮮,甚至中斷了和美國的正常外交和官方聯係。與此同時,朝鮮加緊了核武器的研製進程。金正日提出了“先軍政治”,所謂“先軍”就是軍事優先,國家的一切活動圍繞國防和可能的戰爭,隨時應對美國和韓國的侵略。一時間,朝鮮國內一天到晚都能聽到戰爭的號角。對於一個本就封閉和落後的國家,這樣勢必導致經濟上捉襟見肘,甚至一度出現糧食危機。
朝鮮之所以這麼“窮兵黷武”,一門心思要搞出核武器,其實就是想在手中掌握一個有分量的籌碼,逼美國坐下來和它談判,同意和朝鮮達成一個不會動武的和平條約。因為,近代曆史上,美國雖然算不上信用良好,但是其國會一旦形成書麵的決議文件,多數情況下還是會遵守的。所以朝鮮咬緊這一點:美國你要我放棄核計劃,那就簽“和平條約”吧!當然,朝鮮同時也不忘提出很多附加條件。比如,要求美國提供經濟援助、提供能源供應。因為朝鮮一直公開對外表示,其研發核項目是為了解決國內的能源問題。
美國並不願意單獨跟朝鮮一對一談判,也不願與朝鮮簽訂“和平條約”。原因很簡單,美國認為朝鮮是個獨裁的國家,隻要有機會,美國隨時打算讓朝鮮“改朝換代”。而且,朝鮮經常在談判中出“幺蛾子”,突然變卦。包括在執行聯合國相關決議和兌現承諾的時候,也是時常出爾反爾。這也給美國和國際社會留下一個印象——朝鮮的話不能信。
除了朝鮮和美國之間的問題,朝鮮半島問題還牽扯了其他幾方的利益。說起來,這也是冷戰時期留下的後患。冷戰時期東西方陣營以蘇聯和美國各為劃界,朝鮮、中國自然劃在東方陣營,日本和韓國在西方陣營,所以這其中就攪和了朝鮮和韓國的關係。
朝鮮戰爭的結果,是以“三八線”為界,南北雙方割據的狀態。但朝鮮一直不承認韓國當局,認為朝鮮半島應該統一為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所謂的韓國政府隻是美帝的傀儡。鑒於朝鮮半島的特殊地理狀況,韓國常常在朝鮮和美國的對峙中“被綁架”,首當其衝地受到威脅。每當美國對朝鮮舉起大棒的時候,朝鮮就會馬上發出威脅:如果我一旦遭到攻擊,首爾會變成一片火海!
雖然朝鮮的火炮、火箭和導彈打不到美國本土,頂多能夠到太平洋中間的關島,但是朝鮮跟韓國卻隻隔著“三八線”上的一道鐵絲網。朝鮮在“三八線”一側部署的火炮陣地,綿延上百公裏,而且離韓國首都首爾隻有80公裏,不誇張地說,一袋煙的工夫炮彈就來了!所以韓國對朝鮮的威脅是有切身體會的,前兩年的延坪島炮擊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例證。另外日本對朝鮮也有安全上的憂慮。日本是美國的盟國,自然擔心,一旦美國攻擊朝鮮,自己也同樣可能成為朝鮮報複的目標。每次朝鮮試射某個型號導彈的時候,日本都會緊張一番。而且日本和朝鮮還有舊日恩怨,朝鮮曾經綁架了很多日本僑民,許多都失蹤了,有一部分還活著,日本方麵一直要求歸還這些人,包括追蹤失蹤僑民的下落。
俄羅斯和中國就自然不用說了。朝鮮半島的戰與和,都直接牽涉到中俄兩國的戰略和切身利益。對於俄羅斯來講,東北亞地區的利益至關重要。俄羅斯有自己的全球戰略,它要隨時防範美國的力量和影響力,侵蝕到自己傳統的勢力範圍。一旦朝鮮半島出問題,俄羅斯通向太平洋的通道將會被堵,也會影響它在全球的戰略部署。
對於中國而言,當年抗美援朝是為了保家衛國,但半個多世紀之後,朝鮮依然是中國“保家衛國”的前沿陣地。朝鮮和中國隻有一江之隔,如果朝鮮半島燃起戰火,中朝邊境地區首先將不得安寧,且不說上百萬的難民湧入中國會是怎樣的後果,試想,如果戰爭中一架美國的F-16戰機飛到丹東的上空,中國該怎麼辦?如果把它打下來,美國又會如何反應呢?再試想,如果任何一方的導彈落入中國境內,中國是抗議呢,還是予以還擊?萬一落入中國境內或靠近中朝邊境區的,是一顆原子彈呢?還有更糟糕的,假如朝鮮被打敗了,被美韓(包括日本)聯軍占領了,或者像伊拉克那樣,政權被“更迭”,美軍被邀請進駐朝鮮,那不就意味著,隔著鴨綠江,我們就可以看到美軍大炮的炮口直對著中國了嗎?
看!家家都有小算盤,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做了大量艱苦卓絕的努力,促成了好幾輪談判,終於在2008年有了一點突破。朝鮮方麵答應“以行動對行動”,所謂“行動”,就是朝鮮關閉核活動,讓寧邊核反應設施停止運轉。而美國則將朝鮮從“邪惡軸心國”的“黑名單”上去除,並對其實施一定的援助,包括糧食和能源。這是第一步,最終的目標是,美國確保朝鮮沒有核武器,朝鮮從美國那裏拿到“和平條約”。應該說,這是解決朝鮮半島問題最現實,也是一個對六方都有好處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