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圓山飯店舌戰“台獨”(3 / 3)

我們那次去台灣是在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台灣即將迎來它的地區“大選”,陳水扁任期快到了,馬英九代表國民黨正在鼓噪、壯大自己的聲勢。由於之前被陳水扁的民進黨打敗,後來陳水扁又搞了一起“槍擊事件”的鬧劇,連戰在選舉中落敗,導致國民黨這派勢力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因此,很多接待我們的國民黨派係人士,在言談中都有種壯誌未酬、耿耿於懷的情結,說:“民進黨這八年把台灣弄得太糟糕了,而國民黨在這八年進行了很大的改革,這一次我們的小馬哥(馬英九)誌在必得。”我們去到台灣地區各界,都能感到國民黨的支持者們憋著一股子勁;接待我們的,也更多是國民黨方麵,像圓山飯店這樣碰到民進黨人士的情況很少。可能他們看到老水弄這一出,也有點嚇到了,後來就盡量沒有安排民進黨人士與我們對話。

當時的台灣地區,有一種“改朝換代”的躁動感,國民黨支持者和國民黨的“候選人”馬英九臥薪嚐膽、厲兵秣馬,誓要奪回“執政權”。而台灣的民眾也已經忍受不了陳水扁和民進黨的極端“政策”把兩岸關係帶到劍拔弩張的危險境地。這是台灣地區大多數人的一種共識,而且已經經過了長時間的沉澱,麵臨著重大變革的前夜。

當然,我們那趟沒有去台南,南部據說是民進黨“票倉”所在,民進黨的“理念”會突出一些。但是從台北、新竹、桃園、台中一直到高雄一路走下來,“變革之氣”十分浩蕩,特別是這一路陪同我們的“台灣商會”的一位女幹事,她一路上跟我們講了很多,對於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重新執政”一種強烈的信心,感覺勢在必得,誌得意滿。

我發現,在台灣民間,的確存在一股很強的“想要獨立”的民意。在他們的話語言談中,會掩飾不住地、很自然地流露出這種情緒。比如說,我們在大街上看到了一些抗議示威遊行,發出“台灣加入聯合國”、“拯救新台灣,讓台灣有自己的個性”這樣的呼聲。但是反過來,我們這一路也聽到很多其他的言論,比如“台灣如果離開了祖國大陸,跟祖國大陸的關係沒有控製在一定的正常範圍的話,台灣社會會越來越糟糕”之類。

我們那次去日月潭、阿裏山這些景點,看上去就是一片蕭條,雖然那時候可能也不是旺季,但是以台灣地區常規旅遊來講,一月份其實也是旅遊的好時候——雖然天氣有點冷,但是沒有台風,旅遊應該會很旺。但我們去的時候,滿眼望去,一上午到那兒的,隻有我們這艘船。而且周邊很多酒店都關張歇業。我們遊覽完日月潭之後,在對岸岸邊吃飯,偌大的一個度假酒店,也隻有我們一桌客人。

我們的導遊就說,兩岸關係好的時候,祖國大陸遊客能夠多來的話,整個台灣地區的旅遊還是很繁榮的。然後她就開始設想說,如果小馬哥“當政”,兩岸關係肯定會往好的方向發展,起碼不會再討論“戰爭”啊、“獨立”啊這樣的問題;再把一些人為的限製放開的話,台灣的旅遊經濟肯定會發展得非常不錯。但是我們當時看到的,隻有冷清;傳說中非常火爆、經常爆滿的101大廈,我們根本就不用排隊。

參觀紀念蔣介石的中正紀念堂時,我們那個陪同很感慨地說:“你看看,他們把這個弄成什麼樣了!”原來,紀念堂前麵的廣場,原來叫“中正廣場”,有一個很大的中式牌樓,帶點吳越風格,青磚灰瓦,江南韻味。結果陳水扁上台後,把廣場改名為“台灣自由廣場”,紀念堂也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

進到大廳後,正對著的牆那兒,有個蔣介石的雕塑,底座上有他寫的一個“中正訓”。這些雖然還在,但是所謂的“台灣自由分子”,就是主張台灣“自由獨立”的人士和組織,打著“創意設計”的旗號,在那個紀念堂房頂上,掛了好多紙風箏,有幾十上百個。導遊跟我說:“你站在紀念堂門口,望過去,你能看見什麼?”我說:“滿眼都是紙風箏。”她問:“你能看到後麵有個雕像嗎?”我說:“哪兒呢?”找了半天,果然還真有一個。這就是民進黨的“去蔣化”舉措。

我們還去了孫中山的紀念堂,雖說民進黨沒有敢在“國父紀念館”裏吊亂七八糟的風箏來掩人耳目,但是感覺還是很冷清、很低調,隻在門口有兩個憲兵把守著,好像平常也不是對外開放的狀態。我們的領隊就說,民進黨人“上台”後,為了宣揚“台灣獨立”的思想,把所有還有國共色彩的東西都淡化。因為在國民黨黨章、信條、“憲法”裏,蔣介石當年的想法,一直到今天馬英九那兒,它仍是“中華民國”,兩岸是一個國家,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核心問題是毫無疑問的“統一”。有分歧的隻是,誰來領導這個中國。他們認為,他們是所謂的“中國合法領導者”。而民進黨上台後,想要徹底改變這個,對外就稱“台灣”,盡量淡化“一個中國”的色彩。

其實,台灣老百姓對於蔣家王朝的看法,也分為好幾個層麵,很多老百姓,尤其是老兵,依然懷念著故土,懷念著自己的祖國,堅定地認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當中的一個小島。對於這些人而言,看到中正紀念堂的雕像被那些花花綠綠的風箏擋住視線時,內心一定是酸楚的。後來事實也印證,國民黨人在馬英九帶領下一鼓作氣,又奪回了“政權”。

我們在台北的時候,當時的國民黨秘書長吳敦信專門宴請了我們這個團。那時候,他們算是“在野黨”;吳敦信後來當了馬英九的“行政長官”,等於是他的“內閣總理”。宴席期間,他專門站起來跟我們說:“我們希望在下一次‘大選’中,我們能夠獲得勝利,如果我們獲得勝利,第一件事就是要堅決明確地宣布,兩岸堅決不能打仗,而且希望能夠通行、通郵、通人,大的和小的範圍全部能夠實現。”然後他說,“我們現在全部為‘小馬哥’來加油,我們認為‘小馬哥’獲勝就是我們台灣的福祉,也是中華民族的福祉。”臨走時,吳先生敦信還給我們每個人送了一個馬英九造型的瓷娃娃。

我把那個瓷娃娃抱回來沒多久,就在新聞裏看到馬英九獲勝的消息。當然,我無意對馬英九做評價,但是起碼從那以後的這些年,直到今天,海峽兩岸總體關係還比較平穩。後來,我在北京,還跟一些在台灣認識的、不讚成“台獨”的朋友吃過幾次飯。

當事過境遷,他們就特別自豪,認為他們在那樣的一個“嚴冬時期”,為兩岸打破僵局做了一些貢獻,消冰融雪。他們還說,現在阿裏山啊、日月潭啊,人氣爆棚,簡直不得了。我們當時的陪同大姐還對我說:“你知道嗎?水先生,你現在要想在圓山飯店吃飯,不提前兩個月你是訂不到餐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