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非語言交流,不僅是肢體語言
很多人都產生過這樣的疑問:“現在已經是一個計算機、短信、電郵、電話和視頻會議一統天下的時代了,為什麼人們還是會不辭辛苦地奔向各種不同的會議和聚會呢?”可能你也質疑過。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人們時刻都有親自傳遞和觀察非語言行為的欲望,而且沒有什麼比親自觀察、成功解讀非語言行為更讓人有成就感。這就是非語言行為本身的強大之處,它的魅力讓人無法抗拒。
所謂非語言交流,一般指用身體語言或其他非語言行為進行的交流,它是一種傳遞信息的常見方式。就傳遞信息來說,非語言行為與口頭語言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它是主要通過麵部表情、手勢、身體接觸(觸覺學)、身體移動(人體動作學)、姿勢、飾品服飾、生活習性、習慣的小動作,甚至語調、音色及個人聲音的音量(而不是講話內容)等傳遞信息的。據相關調查表明,60%-65%的人際交流屬於非語言行為,而做愛時,雙方的交流幾乎100%的屬於非語言行為。
跟口頭語言相比,非語言交流能夠更為真實地反映一個人的思想、感覺和意圖。正因為如此,很多情況下,當人們談起非語言行為時都會使用“告訴”一詞。可惜的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常常會忽略自己的非語言交流行為。殊不知,身體語言比任何話語都要誠實、可靠,因為話語總是會有意識地跟講話者的目的相配合。
在亞利桑那州發生了一起強奸案,FBI探員用鐵的事實告訴了我們,在很多時候,身體語言都要比口頭語言更可靠一些。
一名年輕的犯罪嫌疑人被抓來審訊,他的供詞很有煽動力,聽起來非常有說服力,而他的故事也編得似乎合理。他聲明自己從來沒有見過受害者,並曾沿著一排棉花地前行,然後在某個路口左轉,最後徑直走回家。
探員喬治快速記下了嫌疑犯的供詞,他的搭檔納瓦羅則在一旁密切關注嫌疑犯的一舉一動。納瓦羅發現,當嫌疑犯說到左轉和回家時,他的手打了個向右的手勢,正好指向犯罪現場。假如不是一直在觀察他,探員納瓦羅不可能抓住他的這一破綻——即語言(左轉)和非語言行為(向右的手勢)的不一致。
看到這個手勢後,納瓦羅立刻確定這個嫌疑犯在說謊。於是,他們對其進行了又一輪的審問,最終嫌疑犯不得不認罪。
無論什麼時候,對另外一個人的非語言行為的觀察總能幫助我們了解他的感覺、意圖或行為。這種情況下,對方的口頭語言會變得越來越清晰明了,聽起來也不僅僅是字麵上的意思了,這意味著你已經能夠成功地破譯和使用這種無聲的信息媒介了。
之所以要跟大家一起分享FBI的讀心技巧、破案經驗,就是為了教大家如何觀察周圍的世界,如何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下解讀非語言行為的含義,識破各種身體語言的潛台詞。這種知識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它不僅能幫助你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而且還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精彩、更有意義。
無聲的身體語言,非語言信息更可靠
要想了解一個人的所思所感,有的時候,語言是我們最不需要關注的地方。人們從小就受社會中某些價值觀的影響,以為通過自身形象的語言表述可以獲取他人的憐愛、保護和褒獎。當然,我這麼說並不是要否定語言在表達個人情感中的作用,但是很多事實告訴我們,人的身體動作往往是跟他嘴裏所表達出的東西相悖的。
那些真正懂得非語言智慧的專家,如經過無數考驗的FBI資深探員,他們都具有解讀他人非語言行為的能力,並且能快速而深刻地洞悉他人真實的個性和想法,進而使事情按照自己希望的那樣發展。非語言信息是一個十分廣泛的概念,下麵我們就跟資深探員喬·納瓦羅一起去了解一下。
1.一舉一動都不可小窺:身體傳達的非語言信息
在生活中,非語言信息的傳達可以通過大量的動作和手勢來完成。動作和手勢的發出既可以快得像眨幾下眼皮,也可以優美得像芭蕾舞演員擺動的手臂一般;從我們的頭向哪邊傾斜,到我們的腳放在什麼位置,身體任何一部分的動作其實都向外界傳達著非語言的信息。然而,人們對於這些信息卻存在著大量的誤解。在接下來的幾個篇章裏,我們將會通過一些在美國聯邦調查局工作的FBI探員的現身說法,使你了解到專業人員是如何解讀這些非語言信息的。同時,你也將會學習到到底應該如何解讀一個人的身體動作。盡管人身體的動作是無聲的,但實際上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它都是一位頗具才能的“演講者”,是人們日常交流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2.價值千金的外在形象:外表傳達出的非語言信息
生活中有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大多數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對外表有多麼重視,但實際上人人都格外重視自己的外表,甚至不惜去犯罪。人總是會關注別人的外表,同時也基於自己的觀察決定與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一旦名人雜誌或是小報上發布了最新的流行時尚,一定會有一大批跟隨者蜂擁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