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FBI解讀謊言內幕,測謊專家是如何煉成的(3)(1 / 3)

語言的表達方式也會將對方的內心狀態直接暴露出來,通常一句話中強調的字詞不同、語速不同,其所傳達的意義也會有所不同。除此之外,說謊者為了隱藏某種想法,在對話過程中還可能會表現出一些細節,假如我們能理解掌握,那麼就不愁被謊言蒙蔽了。

1.“我才不會做這種事”

當你問某人:“關於昨天的談話,你說的都是真的嗎?”假如你得到的答複類似於“當然都是真的,我絕對不會騙你,你知道我對說謊這種事很反感”,那你可得留心了。或者這樣的對話:“你可曾盜竊或盜用公物?”回答是:“沒有。我認為盜用公物是最糟糕的一件事,我不會做這種事。”又或者:“你可曾騙過我?”回答為:“你知道我痛恨類似欺騙這樣的行徑,這種行為很缺德。”

有時候,如果說謊者一時找不到任何有力證據的話,為了證明自己清白無辜,他會提出虛構的信仰理念,以使別人明白他的堅定和所謂的人品。事實恰恰相反,堅定的外表下往往隱藏著一顆城府極深的心。

2.反應過度

當你在懷疑某人的言行,並且直接提出自己的質疑時,如果對方直接掛掉電話,或者言辭激烈、怒氣衝衝地反駁,那就意味著他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對方希望借助這種有挑釁意味的表達方式來強化自己的立場。

3.用暗示性的回答引發誤導

很多人在不願正麵回答問題或難以正麵回答時,就會選擇暗示性的話語來誘導別人,以便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一位男士通過電話和一位素未謀麵的姑娘聊天,他開玩笑地問:你很漂亮嗎?那姑娘說:“我每周健身3次,每兩天做一次有氧運動,曾經和好幾個男模特約會。”其實,這樣的回答根本不算回答,這個姑娘正在試圖避開問題,用迂回的方法暗示自己很有魅力。

4.聲調速度

由於承受著極大的壓力,說謊者會一直處於緊繃狀態,這時說話聲音會下意識地提高,音調也會顯得平板無力,缺乏抑揚頓挫。而且,反應的速度可能比平時要慢很多。特別是涉及到態度或信念等一些抽象的問題時,對方的回應速度最能說明問題。

舉例來說,問一個人是否存在種族偏見,或與某些人共事、為某些人服務是否會感到不自在,回答者回答“沒有”、“不會”時花的時間越長,往往越有可能在說謊。因為存有偏見的人需要較長時間考慮該怎麼說之後才會說出答案,他們試圖說出聽起來讓別人更信服的答案。

FBI探員支招

脫掉語言的華麗外衣,從說話的字詞、語速、聲調以及激烈程度等來層層剝開包裝,這樣就算對方態度堅決、義正辭嚴,就算對方提供了很多“虛構信念”,我們都能夠敏銳地辨別,發現對方的言語破綻。

說謊者是這樣騙取信任的

一個成熟而富有健全理性的人會以一種平常的心態來看待各種謊言,不管它是由於何種目的而說,要知道,任何謊言都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撒謊也可以說是人之常情。因此,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認清謊言的本來麵目,才是我們對待謊言的最好方式。

說謊總是弱者的策略,強者則敢於麵對事實,講出真相。因此,一個需要掩飾的人,其內心一定有軟弱之處。

說謊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弱者。假如一個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隨時能夠判斷什麼事應當公開做,什麼事應當秘密做,什麼事應當若明若暗來做,而且深刻地了解這一切的分寸和界限,那麼這種人是有智謀的。因為對於這種人來說,說謊不僅沒有必要,反而會成為一種累贅。

經常說謊的偽裝者絕不是高明的人,而是邪惡的人。一個人起初也許隻是為了掩飾事情的某一點而說謊,但後來他就不得不說更多的謊言,以便掩蓋與那一點相關聯的一切。說謊無法停下來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是以謊言為誘餌,探究對手的意圖;第二是為了迷惑對手;第三是為了給自己準備退路。

毫無疑問,說謊者都是工於心計的人,他們也在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看用什麼樣的交談方式更易使人上當受騙。FBI的讀心專家發現,說謊者經常用以下方式來贏得人們的信任。

1.說自己不行

說自己不行的人會有許多好處,一是可降低對方的防範意識,二是可讓對方產生“此人很虛心”的信任感。因此,高明的說謊者並非總是大吹大擂,而是一副謙謙君子的樣子,聲稱自己“幫不了什麼大忙,隻能幫這麼一個小忙”。

2.將假話和真話放在一起說

高明的說謊者都知道,在“推銷”謊言時,往往是需要講一些真話的。真話是假話的“廣告”,是引出假話的“引子”。比如,明明知道病人得的是無藥可治的絕症,在講了一些病人的真實病況後,卻引出一個莫須有的“外國藥”,聲稱此“藥”可治療此病。這時,病人往往容易受騙上當,掏出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