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投資要看未來 第五章股價波動不影響內在的價值
巴菲特投資秘訣五: 不看重股價的表麵變化,更注重於研究股票內在的價值。
內在的價值分析
股價並不是靜止狀態,而是每時每刻都在變動的。很多投資者都非常在乎股價,甚至每一次變動都會引起他們神經的緊張。其實,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細節,就是股價波動不影響內在的價值。實際上,投資者應該看重股票內在的價值,而不是股價。我們投資股票,最根本依據就是內在的價值,這也是判斷是否值得投資的標準。
巴菲特認為股市下跌時更要關心股票內在價值的高低。股價波動,並不一定會必然導致公司內在價值發生變動。其實,他說得很有道理。因為有時股價下跌,並不是公司內在的價值發生變動,而是大盤影響而導致的。這種情況下,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就等於以便宜的價格買到了好貨。
巴菲特的導師格雷厄姆曾講過一個故事,說明了投資專家會有他們的表現的原因。一位正在走向天堂的石油勘探員,在遇到聖·彼得時聽到了一個壞消息。聖·彼得說:“你有資格在此居住,但是你也看到了,為石油大王們保留的院子已經擠得滿滿的,沒辦法再把你塞進去。”勘探員想了一會兒問聖·彼得,他是否能對現在的居民說八個字。這看起來沒什麼害處,聖·彼得就同意了。勘探員把手罩在嘴邊大聲叫嚷:“地獄裏發現了石油。”立刻,通向院子的大門打開了,所有的石油大王都湧了出來朝地獄走去。驚訝之餘,聖·彼得邀請勘探員進入院子,勘探員卻躊躇了,他說:“不行,我想我得跟那些家夥一起去。畢竟,地獄裏可能真有石油。”
這個故事可以當做笑話來看,但是很多投資者卻成為這裏故事的主角。股市上漲時,他們就盲目跟風。有些股票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內在的價值,但是他們依然買進。結果大盤崩潰之時,他們就被套住了。股價下跌時,有的股價已經遠遠低於內在的價值,非常值得投資,但是卻不敢買進,從而錯失良好的投資機會。事實上,這樣的投資者不在於少數。
巴菲特告訴我們,市場價格在企業價值上下的大幅波動,總的來說不會改變所有者的最終收益。最終,投資者獲得的必定與企業獲得的一樣多。長期大幅度的低估或高估會導致企業利潤在各種不同的所有者中不公平地分配,因為任何特定所有者的投資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幸運、精明還是愚蠢。
內在價值評估對投資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巴菲特從導師格雷厄姆學到的第一種估值方法,就是根據資產來評估股票的價值,這就是格雷厄姆賴以成名並被尊稱為當時的“華爾街教父”的價值評估方法。根據資產來評估股票價值。首先要看公司淨資產賬麵價值是多少。隻要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就馬上知道了。先看看一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左邊一欄,最後一行的合計數字,就知道資產總額是多少。然後再看看右邊一欄中間的負債總額是多少。資產總額扣掉負債總額,剩下的就是屬於所有股東的淨資產總額,也叫股東權益。一般在資產負債表右邊一欄倒數第二行。淨資產總額再除以這個公司的總股本,得出來就是每股淨資產額。每股淨資產額就代表了一隻股票享有的賬麵資產價值,我們有時也稱此為每股賬麵價值。賬麵上記錄的隻是你們購買這套房子的曆史價值,因此賬麵價值往往不等於實際價值。所以說,我們根據資產價值判斷一隻股票的內在價值時,除了看財務報表上的每股淨資產賬麵價值外,更要根據這家公司資產實際的市場價值來判斷這家公司股票真實的資產價值是多少。
因此,我們要做到堅持從內在價值出發,同時也要學會內在價值評估,這兩點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任何投資者來說,都要善於理清股價和內在價值之間的關係,能夠善於對待這個問題,否則投資就會走向失敗。
案例1·巴菲特不是那麼看重股價變動
正如前麵舉過的一個例子,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92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大家一定要記得,伯克希爾公司的終極目標是希望每年能以15%的穩定速度來增加每股的內在價值。他說,1992年伯克希爾公司的內在價值增長了,在他接手管理該公司的28年間,公司每股淨值已經從當初的19美元增長到了7745美元。
巴菲特認為:“(伯克希爾)公司的賬麵價值雖然保守了點,但卻是相當有用的替代性指針,不過這樣的目標很難以達成平穩的態勢,這在伯克希爾尤其困難。”
從而看出,巴菲特不是很重股價的變動,而是看重公司的內在價值。其實,股價一時變動是非常正常的,是否值得投資,隻能看內在價值。因此,巴菲特不是那麼看重股價變動,這是大師投資的思維。
巴菲特說:“在買入控製企業與買入上市公司股票之間,我們真的沒有看出有多少根本不同。但每種情況下,我們都試圖買進經濟狀況長期良好的公司的股份,我們的目標是發現價格合情合理的優秀企業,而不是價格便宜的平庸企業。”
要做到這點,就必須擺脫受股價變動的思維影響,否則就無法做到發現價格合情合理的優秀企業。這就需要平時冷靜的思維,卓越的眼光,同時也和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獨立判斷有關。
我們都明白這樣的道理,做正確的事情永遠比正確地做事重要。如果在錯誤的事情下努力,也許越努力會錯得更離譜。投資於正確的股票,在正確的時候,以合適的價格,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才會獲得好的收益。一路上,投資者依照正確的順序做正確的事,並且盡心盡力去做每一件事。這樣的投資者會無往不勝。即正確的方向是相當重要的,否則隻能越走越遠。
在這裏,我們要給出一些忠告:“聰明的投資者以同樣的方法在市場中進行安全運作。他已經知道想要擁有什麼樣的公司了,所等待的就是適當的價格。對聰明的投資者來說,買什麼和用什麼價格買是不同的問題。他會先決定買什麼,再決定它是否處於適當的價格”。這就說明了,不要在意股價的變動,隻要價格適合就可以買進,看重其內在價值,而不是繞不開的價格心結。
在巴菲特看來,估計企業內在價值的最正確模型,應當是約翰·伯爾·威廉姆斯1942年在《投資價值理論》一書中提出的計算公式。簡單地說就是: 任何股票、債券、公司的價值,取決於在資產的整個剩餘使用壽命期間預期能夠產生的、以適當的利率貼現的現金流入和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