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巴菲特都認為急功近利不可能賺大錢。每年伯克希爾公司舉行股東大會都會有很多基金經理參加,其中不少是巴菲特的崇拜者,他們一方麵希望在股東大會上能和巴菲特麵對麵地交流;另一方麵則希望從巴菲特對股東的談話中拾得有用的隻言片語,分析出巴菲特的投資動向。但結果往往令他們失望,巴菲特不但沒有向他們推薦股票,反而向他們推薦了所謂的“省錢的辦法”——購買巴菲特所投資的公司的產品。巴菲特從不給別人推薦股票。因為他明白,即使是一隻好的股票,長線持有可能賺錢,但短線炒作則可能賠錢。即使自己再有神力也不可能預測短期內股票的升降。巴菲特奉行的是長期持有原則,他從不進行急功近利的短期炒作。
巴菲特收購美國西北部最大的電力供應商太平洋公司並不是一種投機,而是他一種哲學投資決定的。一直以來,他都希望投資者不要存有大撈一筆的貪婪想法。巴菲特表示,要想有一個健全的投資市場,“我們需要的是尋求長期獲利,並以此為投資策略的長期投資者”。因此,巴菲特的收購行為是基於一種理性判斷,建立在消除貪婪念頭的基礎上。投資股票時,很多人都有貪婪的念頭,所以就變得急功近利。因此,我們就從見好就收做起來,消除貪婪心態。
1966年對於巴菲特有限公司來說,又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成功。無論是相對於道·瓊斯工業指數還是公司本身的發展業績,都創下了空前的業績回報紀錄。當年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15.6%,而該公司的投資收益率卻高達20.4%。
1968年,巴菲特說:“按照大多數人的標準,公司在1967年的經營業績又是非常紅火的一年。當年道·瓊斯工業指數上漲了19%,而公司的經營業績則上升了35.9%,超出了原先設想高於市場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的奮鬥目標。”當年巴菲特有限公司的總收入為1938萬美元,即使發生嚴重通貨膨脹,也有足夠財力大量買入百事可樂股票。由於當年該公司賣出了一些長期持有的可流通股票,從而使得當年的稅前利潤達到2738萬美元。在這一年,巴菲特有限公司通過所屬的兩個控股公司,又收購了另外兩家公司,一家是戴弗斯菲爾德零售公司收購的聯合棉花商店,另一家是伯克希爾公司收購的國民保險公司及其附屬國民火災與海運保險公司。
在這種大好形勢下,巴菲特卻感到十分憂慮,擔心股票市場會因為投機因素過濃而崩盤。巴菲特在1968年7月11日的一封信中指出,當時的股票市場無論是發起人,還是高級雇員、職業顧問、投資銀行家、股票投機者,所有人都能從中狠狠地賺到一大筆錢,可是他很擔憂這些行為隨時隨地會引發長期後果。
通過這封信,我們可以知道巴菲特能夠克服貪婪心態,因此他做事情就沒有那麼急功近利。1970年,巴菲特決定解散巴菲特有限公司,因為他認為,人們對股票市場的估價已經太高,他已經不知道如何投資了。
1973年至1974年,巴菲特有限公司剛剛解散完畢,股票市場就如他原來擔心的那樣崩盤了。這時候,巴菲特個人擁有的股票市值約25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被他悄悄投入到了伯克希爾公司。因此有人評價,如果不是他這樣完美收場,而是在接下來的股市崩盤中遭受毀滅性損失,巴菲特就不再具備後來成為世界首富的堅實基礎了。
巴菲特認為:“成功的投資生涯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尋常的經濟眼光或是內幕消息,所需要的隻是在做出投資決策時的正確思考框架以及有能力避免情緒失控保持理性思考的定力。”事實上,就是要求我們要懂得克服急功近利的行為,從而保證自己行動的正確性。
當時,巴菲特收購美國西北部最大的電力供應商太平洋公司。很多人都覺得他是急功近利,也開始學會投機,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他是通過長期觀察而做出決定,因為他有耐心地去思考和判斷了很多年。
因此,很多投資者隻是看一種表麵現象,就錯誤以為巴菲特在搞投機。在這裏,我們必須記住一點,假象有時會迷惑人們的判斷。其實,判斷一種事物,需要深入去研究和分析。大師之所以是大師,他做的事情,並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夠一眼看穿的。
不管我們看到的現象是怎樣的,都要記住一點,不要急功近利,否則會讓自己走向失敗。投資的原理也是一樣,這點必須反複思考。其實,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態,還需要有個好性格。巴菲特告訴我們:“要想投資非常成功,你必須具備良好的性格。有些人性格過於敏感,從他們的臉上就能看出他們持有的股票今天是漲還是跌。這些人股票一漲,就高興得要喝酒,要唱歌,要購物。股票一跌,就生氣得要罵證券公司,罵老婆,罵小孩子,甚至罵政府。他們一看哪隻股票漲得猛,就想追進去賺一把。結果往往是買入不久就開始下跌了,正好買在最高點。他們一看手裏哪隻股票跌得凶,就害怕得趕緊拋出去,結果不久就反彈了,正好拋在最低點。可見,即使你有時間、有精力,又有專業分析能力,但是如果你沒有情緒定力的話,照樣賺不到多少錢,甚至會虧錢。”
雖然很多人都可能見仁見智,但是懷著急功近利的心態去投資,失敗基本上會成為定局。因此,成功從好的心態開始。
案例2·長期持有的原則
巴菲特說:“我從不認為長期投資非常困難……你持有一隻股票,而且從不賣出,這就是長期投資。我和查理都希望長期持有我們的股票。事實上,我們希望與我們持有的股票白頭偕老。我們喜歡購買企業。我們不喜歡出售,我們希望與企業終生相伴。”
投資的一切秘訣在於,在適當的時機挑選好的股票之後,隻要它們的情況良好就一直持有。因此,巴菲特告訴我們,投資股票不要懷有投機的心理。
伯克希爾公司從1989年開始入股吉列,巴菲特當時拿出6億美元買下近9900萬股吉列股票,並且協助吉列成功地抵擋了投機者的惡意收購攻勢。在隨後的16年中,巴菲特抱牢吉列股票,即使20世紀90年代末期吉列股價大跌引發其他大股東拋售股票時也不為所動。巴菲特對吉列品牌深信不疑。巴菲特長期持有吉列股票最終得到了報償: 吉列股份因被寶潔購並,於2005年1月28日每股從5.75美元猛漲至51.60美元,這使得伯克希爾公司的吉列持股總市值衝破了51億美元。以1989年伯克希爾公司最初在吉列投資的6億美元計算,這筆投資在16年中已增值45億美元,年均投資收益率高達14%。因此,堅持長期持股是非常重要的。巴菲特認為,投資的秘訣之一就是長期持有好股票,不受股價波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