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資智慧24(3 / 3)

從金額來看,在2006—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巴菲特出手6次的最大投資額也隻有數億美元;可是在金融海嘯影響下,巴菲特是越跌越買,這8次購並活動中大多數單筆投資額都在幾十億美元,一筆投資就相當於過去全年的總和。

很多投資者都是在股市低迷的時候撤資離開的,但是巴菲特卻相反。這就說明了巴菲特對越跌可能越安全的觀點認可。巴菲特從實踐和邏輯角度得出自己的判斷,從而正確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就這樣,每次股市低迷,他總是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機會。不僅可以讓他大賺錢,更為重要的就是投資變得更安全了。

盡管股價下跌時,買入也可能被套住,但是隻要選對股票,即使被套住也沒關係。畢竟這是暫時的,更為重要的就是優質股票,每年的分紅非常可觀,這時候對股票價格的波動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同時,股價低於價值的前提下,股價始終都會反彈的。

利用股市低迷而加快購並步伐,這就說明巴菲特覺得股價大跌會形成巨大的安全邊際,是低價買入的良機,隨著企業解決問題後恢複正常經營,市場重新認識到其長期盈利能力絲毫未損,股價將會大幅回升,讓投資者大賺一筆。因此,巴菲特說:“優秀的公司暫時遇到困難,會導致這些公司的股票被錯誤地低估,這反而是巨大的投資機遇。”

盡管越跌可能越安全,但是這個是有前提和基礎的。不管怎麼說,首先做到不要盲目選擇股票,學會規避風險。因此,必須牢記四項基本要素: (1) 企業長期經濟特征是否可以給予肯定的評估。(2) 管理層是否可以給予肯定的評估。在具體評估時,不僅要評估企業實現其全部潛能的能力,而且要評估企業使用其現金流通量的能力。(3) 管理層品質是否可以被充分信賴。保持渠道暢通,使收益得以從企業轉入到股民手中而不是被據為己有。(4) 企業的購入價。

有眼光的投資人,不會過於沉迷於命運。命運在他們眼中,隻不過是時間和機會。他們會專心等待機會來臨,然後一舉出擊,以期在股票市場致富。機會還未來臨,譬如市場極其淡靜時,他們會將之當做時機未至,而不是他們的運氣未到。市場一出現機會,他們就會放手去賺大錢。他們敢於將命運操縱於自己手中,而不是將其委於天命。因此,我們要冷靜等待機會的出現,而不是盲目去賭運氣。

事實上,股價下跌通常都會引起很多股民的恐慌。他們隻是看到股價,但是看不到其內在的價值。巴菲特之所以成功,他們之所以失敗,這就是他們和巴菲特的思維方式不同,從而導致他們並不像巴菲特那樣成功。

巴菲特提醒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說,以後在報紙上看到頭版頭條報道“股市暴跌,投資者損失慘重”時,可以把它讀成“股市暴跌,不投資者損失慘重而投資者賺翻了”。他嘲笑那些記者常常忘了一條樸素真理: 隻要有賣方就會有買方,股市中有人損失就會有人盈利。

因此,巴菲特認為,隻有在短期內準備賣出股票的人才會為股價上漲感到高興;長期投資者應該期待股價下跌,以不斷攤低投資成本。當股價下跌到底部區域時,應該投進所有資金。這就是說明了,股價下跌之後,投資更安全,所以就可以大手筆幹一場。

越跌可能越安全,但是基金公司管理層卻是必須按照年度、季度來接受業績考核的,所以他們很難做到這種投資理念。“例如,隻要股市下跌了20%,那麼無論原來奉行價值投資還是長期投資理念的基金公司,都會視手中的股票如敝帚,哪怕是手中的藍籌股,這時候也會被當做垃圾一樣趕快出貨。道理很簡單,如果在接下來的業績考核中過不了關,這些基金公司經理將會下崗,哪裏還有心思去考慮下一步的價值投資或長期投資呢?研究表明,目前我國的基金公司經理平均任職期限不到2年,因為,所有機構主力最怕的就是無法在短期內看到獲利。如果在業績考核時他們手裏創造出來的業績低於市場平均水平,那就意味著他們隨時隨地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因此,雖然越跌可能越安全,但是由於他們業績考核短期化,所以就經常追高。因為股價下跌時,要等到反彈還需要一個周期,這個周期已經超過他們的考核期。

“大家都期待第二天就有200%的回報,不過現實總是殘酷的,股市的波浪並沒有如預料中的起伏,而股評家的推薦就好像一句很有名的笑話說的——並不比一隻猴子對著《華爾街日報》擲飛鏢來得更準。”

越跌可能越安全,並不是說買了股票就立刻賣出去,而是要長期持有。巴菲特認為,投資者不準備持有10年的股票不要買。股票買賣的頻率越高、擁有的股票時間越短,你付出的股票交易稅和傭金就越多,相比之下投資收益也就減少了。

假如伯克希爾公司隻有1美元的投資,並且它每年都能獲得1倍的投資報酬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伯克希爾公司每年都把股票賣出去,而賣出股票要交納34%的所得稅,這樣在重複了19年以後,伯克希爾公司在這20年間一共要給美國國庫上交13000美元稅金,而自己則可以得到25250美元。看起來這似乎很不錯,但如果在這20年間一直持股不動,也就是什麼事情都不做,最終的投資回報卻可以高達1048576美元,在扣除34%的稅金,即356516美元所得稅後,可以得到692060美元,相當於前者的27.4倍。

因此,要利用股市低迷而加快購並步伐,同時做到長期持有。要想賺錢,就必須具備各種條件,而不是單純一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