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美國股市是一個大牛市,股價大幅上漲。50隻著名成長股的平均市盈率上漲了80倍,簡直就是天文數字。由於股價太高,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爾公司無法買到股價合理的股票,他為此非常苦惱。“我覺得我就像一個過度好色、喜歡嫖妓的小夥子,來到了一個荒無一人的小島上,我想買卻什麼也買不到。” 1972年時,巴菲特的股票倉位不足16%,84%的資金都投資於債券。1973年,股市持續下跌。到了1974年10月初,道·瓊斯指數從1000點狂跌到580點,下跌近一半,每個人都恐懼得不停拋出股票。在大牛市時,巴菲特的投資欲望近乎枯竭。但在熊市裏,他的投資欲望卻大大膨脹。在熊市的一片悲觀氛圍中,巴菲特高聲歡呼:“買股票的好時候到了”。巴菲特在1973—1974年美國股市大蕭條時期瘋狂地買入股票,活蹦亂跳得像一匹小馬駒,等到後來股市大幅反彈時,大賺了一筆。
我們再來看一下大量購買下跌後的股票,會有什麼樣的收益。2001年6月,上證指數漲到2200多點時,幾乎所有股票的股價都過高,但幾乎所有人都在瘋狂買入股票,卻沒想到後來的5年上證指數持續下跌,跌幅超過一半。當時,如果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就會避免巨大的虧損。2005年6月,上證指數跌破1000點時,當時便宜的股票遍地都是,卻幾乎沒有人願意買股票。如果當時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到2007年10月上證指數已經超過6000多點,短短兩年半就能賺到6倍以上的驚人回報。
春秋末期的著名大商人陶朱公的老師計然說:“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對此,有人這樣分析:當人人爭搶股票,導致股票價格上漲到貴得離譜時,股價往往被過於高估,反而必將下跌,轉貴為賤。此時,我們應該把盡管價格很貴但被過於高估的股票看得像糞土一樣,毫不留情地賣出。當人人爭拋股票,導致股票價格下跌到賤得離譜時,往往股價被過於低估,反而必將上漲,轉賤為貴。此時,我們應該把盡管價格很低但被過於低估的股票看得像珠寶一樣,毫不猶豫地買入。
“旱則資舟,水則資車。越旱越要買船,大旱後必有大水;越澇越要買車,大水之後必有大旱。大漲如大水,大跌如大旱。大漲大賣,大跌大買。越是大漲越要拋,因為大漲之後必有大跌;越是大跌越要買,因為大跌之後必有大漲。”
美國運通是全球曆史最悠久、實力最強大的銀行之一。1891年它第一個推出了旅行支票,使人們不帶一分錢現金就可以周遊全世界。1958年它又第一個推出了信用卡,引導了一場信用卡取代現金的革命。到了1963年,美國運通卡已經發行1000多萬張,運通的旅行支票也在全世界流通,就像貨幣一樣通行無阻。當時這家銀行在美國的地位有些像現在中國工商銀行在中國的地位。但是美國運通後來遇到了大麻煩。一家規模很大的企業叫聯合公司,用一批據稱是色拉油的貨物倉庫存單作為抵押,從美國運通貸款。後來聯合公司宣布破產,清算時債權人想從美國運通收回這筆抵押的貨物資產。1963年11月,美國運通調查發現,這批油罐中隻有少部分裝的是色拉油,大部分是海水。美國運通遭受了重大詐騙,損失估計達1.5億美元。如果債權人索賠的話,可能會導致美國運通資不抵債。這個消息嚇得華爾街一窩蜂地瘋狂拋售美國運通的股票。1964年年初,短短一個多月,美國運通的股票股價就從60美元大跌到35美元,跌幅高達40%。巴菲特專門走訪了他的家鄉奧馬哈的餐館、銀行、旅行社、超級市場和藥店,發現人們仍舊用美國運通的旅行支票和信用卡來結賬。他根據調查得出的結論與當時華爾街的普遍觀點大相徑庭: 這場醜聞並沒有打垮美國運通,美國運通的旅行支票和信用卡仍然通行全世界。在全國範圍內,它擁有旅行支票市場80%的份額,還在付費信用卡上占據主導性的市場份額。巴菲特認為,它這次遭遇巨額詐騙,隻是一次暫時性損失而已,長期而言,沒有任何因素能夠動搖美國運通的市場優勢地位。於是,巴菲特決定大筆買入。1964年他將自己管理的40%的資金用來買入美國運通公司的股票。後來詐騙犯被抓住並被起訴,美國運通也與聯合公司債權人達成和解,繼續正常經營。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裏美國運通的股價上漲了3倍,在5年的時間內股價上漲了5倍。
因此,我們就要明白“陽光總在風雨後”的道理: 凡事有個度,物極必反,股票下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一種不知道股票下跌後會反彈的無知。
案例2·利用股市低迷而加快購並步伐
2008年10月17日,巴菲特在《紐約時報》發表署名文章說,這時無論美國還是世界其他地方,金融市場都是一片混亂,但就是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他一直都在用私人賬戶購買美國股票,而他的私人賬戶以前買的隻是債券。他還說,如果股市繼續下跌,股價繼續保持吸引力,那麼他在伯克希爾公司之外的個人資產將全部用來購買美國股票。這表明,在巴菲特眼裏,股市下跌到底部應當是滿倉之時。
在伯克希爾公司1997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巴菲特說:“他的這種行為習慣可以用一個比喻來形容——如果你打算一輩子吃漢堡包,可是自己家裏又沒養牛,怎麼辦呢?這時候你是希望牛肉的價格上漲還是下跌?當然是價格下跌對你更有利。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每隔三五年就要換一輛汽車,那麼你是希望汽車的價格上漲還是下跌呢?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
巴菲特覺得,股市越是下跌就越值得投資,別人的股票價格越低,用同樣的資金買入的股票就越多;同樣道理,自己公司的股票價格越低,它們的回購成本也越低。既然回購股票,巴菲特當然希望股價越低越好,一點都不會為此沮喪。
從另外角度來看,股價越低,就越偏低價值,所以買入就更安全。因此,巴菲特就利用股市低迷而加快購並步伐。截至2008年9月,即到巴菲特宣布對美國最大的電力行銷巨頭星座能源集團的股權收購時為止,巴菲特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已經進行了8筆巨額股票投資;而在2007年的同一時期,巴菲特一共隻開展了6次購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