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清這輩子最想的便是能一朝中了狀元,不為光宗耀祖,隻為不辜負母親生前對他出人頭地的一番期望。
當三甲已定欲退下之即,皇帝竟是突然策臨,宣見前三甲。
一番行禮後,大宛皇帝便是打量起三人,並開始一一詢問,三人之中最年輕的莫過於徐長清,顯然皇帝也看過他的書字,對此讚不絕口,而對其它二位的才華的肯定也是毫不吝嗇。
三人背景都非等閑之輩,且都已備著壽禮,此時見皇上和顏悅色,便紛紛口訴吉言將壽禮一一奉上,由皇帝的親信檢查後交與皇上手中。
第三名探花送上的是一幅大宛江山圖,寓意著皇帝千秋萬代,一統江山的大氣豪邁,皇帝閱畢點點頭。
第二名榜眼送上的是一塊奇石,也是形似江山圖,與探花的寓意不謀而合,皇帝開口稱讚了幾句。
最後徐長清恭敬遞上一隻木盒,那太監接過看後,瞥了徐長清一眼,隨後轉身小心冀冀的交於聖上。
此盒做工精致,連皇帝也是多看了兩眼,打開盒子後,裏麵的設計巧奪天工,竟是雙層匣,上麵黃緞之上放著一枚雞蛋大小的碧綠翡翠玉丹,渾圓一體,完美無暇。
那太監見狀立即道:“皇上,此乃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帝王綠,民間念做長青玉,如今在皇上壽辰之日出現,正是寓意著咱們大宛江山萬古長青,皇上您壽延萬年之象……”
皇帝本就是極為喜玉,自然知道這帝王綠,記得之前那塊是出現在六十年前,而如今又在他壽辰之日重現,此時聽了太監之話,頓時龍顏大悅,抬眼又看了底下畢恭畢敬的徐長清一眼,隨後正色看向下麵那一層,竟是一塊明黃玉佩,色正無暇,溫潤清透,實在罕有。
這兩塊玉無論是顏色還是樣式,都是極投皇帝喜好,看了半響才將盒子放下,便是一臉笑意的看向下方垂首的徐長清道:“這兩件玉器不知你是從何處得來?”
徐長清回道:“回皇上,玉器本是臣等玉店裏的鎮店之寶,如今得知今日是皇上壽誕,特送來與聖上祝壽。”
皇帝聞言便道了聲好,隨即抬眼看向徐長清,心裏明鏡一般,他今日特意擺駕過來,也並不為它事,不過是想瞧瞧這戰老將軍的孫子看中的人究竟是何模樣,如今看來果真是才貌雙全,人中龍鳳,大宛皇帝雖不是什麼荒誕淫|亂之人,但對男風也甚喜,對徐長清的俊美才華也是心下喜歡,隻可惜佳人有主,卻也不好奪人所愛。
隨即看了眼那盒上的雕字:“大宛美玉,的確是好名子!”點頭之際便抬手招來筆墨紙硯,然後扶起衣袖洋洋灑灑在宣紙下留下了四字墨寶,下附字號。
當大太監手拿那卷書字走下殿時,徐長清已是跪下,雙手接過謝主隆恩後,不由心下一陣激動,麵色含笑,顯然是達成所願,這可不是一張普通的紙,而是大宛美玉百年長存之物,堪比免死金牌,試問天下間誰膽敢去砸皇帝的親筆禦書。
而三甲之中其它二位已是看向徐長清,隱隱露出了羨慕嫉妒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