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1 / 2)

從巴林銀行任命裏森為新加坡分部總經理的那一天起,巴林銀行已經為自己埋下了禍根。僅僅是4年時間,這位“出色”的交易員便為自己的銀行挖下了一個深不見底的墓坑。

1991年,裏森整整一年都在視察巴林銀行在歐洲和遠東的業務。他陪著銀行負責發展的托尼·狄克作了一次環球旅行,四處尋找巴林銀行發展的新機會。下半年,他們抵達新加坡。

那時,巴林銀行在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並沒有開展多少業務。巴林銀行新加坡分行擁有大約70名員工,他們做著買賣在新加坡上市的股票、做市場調查、向客戶提供資金管理服務、銷售銀行辦公設備等工作,但他們不具備做期貨交易的能力。如果有客戶要求買賣期貨或期權,他們都得另找其他的交易員。這樣,巴林銀行便失去了一筆筆傭金。

在雅加達獲得成功後,總部便承諾說可以在海外給裏森安排一個適當的職位,於是他便提出願意到新加坡開展業務。裏森對新加坡之行本不抱太大希望,但這次幸運之神又降到他身上,他不僅被派往新加坡,而且將出任在那兒成立的期貨與期權交易部的總經理。

巴林銀行決策者們做夢都沒有想到,這竟是給自己埋下的一個致命的禍根。

裏森剛到新加坡時,SIMEX還是一個很小的市場,日成交量隻有三千次。多數與日經指數打交道的交易員都在大阪做交易,因為在大阪他們可以大筆買進,大筆賣出。1992年夏天,正當裏森帶領的工作組織剛剛步入正軌時,商業界裏風雲突變,大阪市場開始對期貨期權交易員實行一些嚴格的規定,其中包括這些交易員在做交易時必須繳納比以前高得多的保證金,其利息歸大阪當局擁有,同時還對最低傭金做了明確規定。大阪當局的做法促使許多交易員紛紛將交易轉移到新加坡,於是,裏森的日成交量從三千次急劇上升到二萬次。

無論做什麼交易,錯誤都在所難免:有人會把手勢看錯,從而使買進合同的份數不對;有人會在錯誤的價位購進合同;有人可能不夠謹慎;有人可能在本該購買9月的期貨時買進了3月的期貨;還可能有人將“賣出”手勢錯看成“買進”。一旦失誤,銀行就隻有蒙受損失,在充分信任銀行的基礎上,客戶買進或賣出之後,會在成交價格的基礎上,繼續進行交易。如果錯誤無法挽回,惟一可行的措施就是把該項錯誤轉入電腦中一個被稱作“錯誤賬戶”的賬戶中,由於該錯誤而引入的損失——有時候也可以是收益——就會抵消公司全部收益的一部分。

剛開始,巴林銀行有一個“錯誤賬戶”——“99905”。一天裏森接到總部一個電話:“你們能不能再設計一個‘錯誤賬戶’,記錄那些較小的錯誤?那些小錯誤你們可以在新加坡自行處理。我們不想讓那麼多小錯誤麻煩我們,你們一天居然有五十個錯誤,這需要一百個分錄來改正。審計師們要向你們提問了。”

裏森放下電話,去找助手塞爾。

“你能不能建立另一個檔案?”他問她,“我們要再開一個‘錯誤賬戶’。”

“當然可以。”她清除電腦熒幕,鍵入一些命令,“可以了,你想要什麼賬號?”

“你們的吉祥數字是多少?”“8!”“在中國文化裏,8是個非常吉祥的數字。”

“賬號必須由幾個數字組成?”

“5個。”

“那這樣吧,”裏森笑道,“我們用一個最吉祥的賬號吧:88888。”

錯誤賬戶“88888”就這樣誕生了。但這個吉祥的賬號卻沒有給裏森和巴林銀行帶來吉祥,反而帶來了滅頂之災。

但不久,倫敦總部又來電話了。

“我們還是照老規矩辦吧,把所有的錯誤都直接報告給我們。我們現在的新電腦能處理這種錯誤賬戶。”

錯誤賬戶“88888”剛建立起來就擱置不用了,但它並沒有被刪除。它仍作為一個真正的錯誤賬目存在於電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