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說:“你說錯了,我還是疼長安君疼得更厲害。”
觸龍說:“父母越是疼愛孩子,就越會為他籌劃更長遠的未來。當初您送燕後出嫁,抱著她的腳哭泣,是想到女兒要嫁去遙遠的異國他鄉,心裏就忍不住悲傷啊。
“女兒嫁出去以後,您還是時常思念牽掛她,祭祀祖先的時候就會為她祈禱說:‘千萬保佑她,不要讓她被趕回來。’這難道不正是為她的長遠打算,祈望燕後的子孫都能世代繼承燕國的王位嗎?”
太後說:“的確是。”
觸龍又說:“從現在算起上數三代,趙王的子孫被封侯的,如今,他們還有在位的後代嗎?”
太後說:“沒有。”
觸龍說:“這就是說,災禍近則殃及自身,遠則殃及子孫。為何受封為侯的公子境況都不如意呢?就是因為他們無功於國家,卻享受崇高的地位;沒有為國奉獻,卻拿著豐厚的俸祿,而且還擁有大量國家重器。
“現在您固然把長安君地位抬得非常高,封給他肥沃的土地,賞賜他許多國家重器,卻不趁現在您還在時,為他多多提供為國立功的機會。一旦您不幸去世,長安君將憑借什麼在趙國存身呢?”
太後終於醒悟,說:“是啊,長安君就任由你差遣吧。”
於是越國為長安君備齊100乘車輛,讓他作為人質去了齊國。齊國這才派出救兵,秦軍聽說便撤退了。
長平之戰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國左庶長王齙率秦軍進攻趙國長平。當時,趙國老將廉頗統率部隊駐紮在長平,他率領部隊與秦軍幾次交鋒,都被秦軍打敗,於是堅守壁壘,拒不出戰。趙王對於廉頗作戰屢次失利、損兵折將早已頗有微詞,如今見他還膽怯不肯出戰,非常生氣,屢次派人督促責備。
範雎乘機派人攜重金去趙國離間趙王和廉頗,宣稱:“秦國什麼都不怕,隻怕讓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當將軍。廉頗不難應付,況且他就要是自己人了!”
趙王聽到以後,就派趙括接替了廉頗的職務,藺相如勸諫說:“您因為趙括有名氣就派他做將軍,這就像用膠粘住
敗長平白起坑趙卒
瑟柱然後再鼓瑟,怎麼能稱心如意呢?趙括隻會紙上談兵,卻不曉得靈活變通,他一定會害了趙國的。”趙王沒有聽從。
當初,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自認為行遍天下,難逢旗鼓相當的敵手。他曾經和父親趙奢討論軍事,趙奢也難不倒他,但也沒有稱讚他。
趙括的母親不解丈夫對兒子不加稱讚的做法,趙奢說:“打仗是處在最危險的絕地,而趙括那麼輕易地討論它。假若趙國不讓趙括當將軍倒還罷了,如果一定要他當將軍,這小子會把趙軍引向敗亡的。”
趙括領命當了大將軍,將要出發的時候,趙括的母親上書,說不能任用趙括。趙王問為什麼,趙母回答說:“當年我侍奉他的父親,他父親擔任將軍,禮賢下士,曾經親自為幾十個人捧過飯碗,關係親密的有幾百位。國君和宗室所賞賜的東西,全部分給部下官兵。從接受任命之日起,就不再問家裏的事情。
“如今趙括一下子當上將軍,麵東而坐接見部下,屬下都不敢抬頭看他。大王賞賜的金銀布帛,他全部拿回來藏在家裏。天天物色廉價的房屋地產,可以買的他就買下來。您一定以為趙括像他父親,實際上趙括和他父親相差太遠了,希望大王不要派遣他!”
趙王說:“不要再說,我已經決定了。”趙母就說:“如果他以後領兵打仗犯下過錯,我請求不要受到牽連。”趙王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