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漢紀(10)(1 / 3)

到了第二年,光祿大夫劉向見王氏勢力日益強盛,而成帝正欣賞《詩》、《書》等古書,就以《尚書·洪範》為基礎,彙集自上古以來,經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在祥瑞、災禍方麵的記錄,推究事情的經過,和引發的福禍,寫下占卜及驗證的情況,分門別類,各立條目,共11篇,定名為《洪範五行傳論》,向成帝獻上。

成帝知道劉向忠心耿耿,議論都是源自王鳳兄弟,然而卻始終沒能剝奪王氏手中掌握的權力。

公元前25年(漢成帝河平四年),琅邪郡中發生災害,郡太守楊肜是王鳳的親家,丞相王商(並非王氏兄弟“王侯”中的王商,同名同姓)負責調查此事,要辦楊肜的罪。

王鳳為他說情,王商不答應,並上奏皇上請求將楊肜罷免,結果奏章上呈後不見批複。

王鳳由此對王商十分痛恨,暗中探查他的短處,並指使頻陽人耿定上書說:“王商與父親的貼身婢女通奸;他的妹妹淫亂,奴仆殺掉她的奸夫,大概是受王商指派而去的。”

成帝認為這都是真偽難明的過失,不足以傷害大臣。王鳳卻一再要求由司隸繼續追查下去。

太中大夫張匡一向奸詭,也上奏皇上誣蔑王商。有關部門上奏請求把王商逮捕下獄。

成帝一直對王商十分尊重,知道張匡言辭陰險,下令說:“不能治罪!”王鳳卻極力相爭。

成帝最後不得已罷免了王商的相位。王商被免相後三天就生病吐血而死。王商的子弟、親戚,凡是在京師擔任大小官職的,都被調離京師。有關部門上奏要求廢除王商的國邑,成帝下詔:“封其長子王安為樂昌侯,繼承爵位。”

這時大將軍王鳳掌權,成帝謙讓軟弱,決定不了任何事情。有一次,身邊的人向他推薦光祿大夫劉向的幼子劉歆。

成帝召見劉歆,發現他博學、有奇才,成帝十分欣賞,打算將他封為中常侯;派人取來衣冠、快要拜官就職時,左右侍從都說:“還沒通知大將軍。”

成帝說:“這是小事,不用告訴大將軍!”

左右叩頭堅持,成帝於是對王鳳說了此事。

王鳳認為不可以,成帝也隻好作罷。

王氏子弟都是卿、大夫、侍中、諸曹,在朝中各自占領關鍵職位,充斥朝廷。屬官杜欽看到王鳳專權太厲害,勸誡他說:“請將軍學習像周公一樣的禮讓,減少穰侯的威風,放棄武安侯的欲望,不要使範雎之流從中挑撥。”王鳳聽不進去。

成帝沒有兒子,身體又常有病。定陶共王(即原山陽王劉康)來京師朝見,太後和成帝遵循孝元皇帝的遺願,對定陶共王特別厚愛,以其他王的10倍來加以賞賜;不因以往元帝要用他代太子而有一點嫌怒,把他留在京師,陪在成帝身邊。

成帝對定陶王說:“我沒有兒子,人命無常,不可避諱,一旦有事,便不能再相見,你就長期留下陪伴我。”

之後,成帝身體大有起色,定陶共王因留住在定陶府第中,早晚都陪侍成帝,成帝對他特別親近、重視。

大將軍王鳳不想讓定陶王在京師長留,趕巧發生日食,王鳳就借題發揮說:“日食是陰氣太盛的征候。定陶王雖然親,但按禮儀應守在封國,而今卻長留京師侍奉皇上,違反常理,所以上天才進行警告,他應該回封國去。”

成帝拿王鳳沒辦法,隻好同意。

定陶王告辭,成帝揮淚送別。

王章為人剛正耿直,雖然是因王鳳的推薦而被選任為京兆尹,但他反對王鳳專權,並不親近依附王鳳,所以關於日食一事他上密封奏疏說:“日食的發生,是因王鳳獨斷大權、欺瞞皇上。”

成帝召來王章,讓他進一步解釋。

王章回答說:“上天總是揚善懲惡,以祥瑞、災異作為征兆。現在陛下因沒有兒子,親近定陶王,是要承嗣宗廟、安定國家、順應天意、安撫民心。這是好事,理應有祥瑞出現,為什麼反而出現災異?災異的發生,是由於大臣專政造成的。現在聽說大將軍把日食的罪責歸咎於定陶王,建議讓他返回封國,是要將天子推到孤立位置,自己獨擅朝政以滿足私利。這不是忠臣。況且,日食的形成是因為陽氣受陰氣侵犯、臣專主權引起的。眼下政事不論大小都由王鳳決斷,天子不曾有任何的表示,王鳳也絲毫不知道反省,反而歸罪於好人,排斥定陶王。而且,王鳳誣陷忠良還不隻是這一件事。前丞相樂昌侯王商,本是先帝的外親,忠善溫厚、受人尊崇,曆任將軍、丞相,是國家的柱石之臣,其為人正直,不肯屈節附和王鳳,因而最終受王鳳誣陷丟掉相位,憂憤而死。另外,王鳳知道他的妻妹張美人曾嫁過人,按禮儀不應再配與皇帝,卻以她宜於生子為由,送入後宮,用各種非法手段袒護自己的妻妹。羌人、胡人尚且殺掉第一個孩子,以保證血統純正,何況天子,怎能與嫁過人的女子有染!這三件都是大事,陛下親眼所見,以此足可推論揣測其他的事。不能繼續放任王鳳專權,應讓他辭職回到侯國,然後選擇忠賢代替他。”

自打王鳳將王商罷免,後又送走定陶王,成帝心中就一直不是滋味,等聽了王章的話,頓覺醒悟,好多事一下子明白了。

這天,成帝對王章說:“沒有你的直言,我難辨國家大勢。隻有忠臣才能發掘忠臣,你為我尋找能夠輔佐我的忠臣吧。”

於是王章上密封奏疏,推薦信都王的舅父琅邪太守馮野王,認為他忠正賢良、足智多謀。成帝自從做太子時就耳聞馮野王大名,此時決定依靠他,抑製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