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漢紀(11)(1 / 3)

“安漢公王莽一共輔佐過三代君王,與周公時代不同,但功業相同。最近前輝光謝囂和武功縣長孟通上書,彙報刻在白色石頭上的符命,我仔細思考了一下,‘為皇帝’意思就是代行皇帝的職權。現在任命安漢公居位攝政,效仿周公。詳細策劃典禮時的儀式,然後上奏。”

群臣於是上書,要求讓王莽登基成為皇帝,穿戴天子的衣冠,南向朝見臣子,居位攝政。太皇太後下詔同意。

居攝元年(公元6年),三月初一,宣帝玄孫劉嬰被冊立為皇太子,號稱孺子嬰。劉嬰是廣戚侯劉顯的兒子,當時隻有2歲,王莽假意說根據卜卦的卦象顯示他最適合當皇帝,於是將他冊立,尊王莽的女兒王皇後為皇太後。

孺子嬰初始元年(公元8年),各地紛紛出現符瑞,預示王莽要成為真龍天子。這些符瑞也不知是真是假,但王莽均一一笑納。

王莽準備正式即位,首先拿出各種符瑞上報太皇太後,太皇太後大吃一驚。當時孺子劉嬰還沒有即位,皇帝的印綬禦璽仍被太皇太後收藏在她居住的長樂宮。等到王莽即位,向太後請求交出禦璽,太皇太後不願交給王莽。王莽指使安陽侯王舜去勸太皇太後。

王舜一向嚴謹,太皇太後很喜歡他,也很信任他。王舜拜見太皇太後,太皇太後知道他是為王莽求取禦璽,大怒,罵他說:“你們父子宗族,承蒙漢朝恩典才得以富貴,不但不回報,反而趁機奪取政權,不再顧念恩義。這樣的人,連豬狗都不吃他剩的東西,天下又怎會饒恕你們呢!

“你們自己以金匱符命做了新皇帝,更改曆法、服飾、製度,也該刻新的禦璽,萬世流傳,何必還來搶這個不祥的亡國禦璽?我是漢朝的老寡婦,就快死了,要和禦璽一起下葬。你們到頭來誰也別想得到!”

太後邊說邊哭,身邊的侍從和下麵的衛士都哭泣流淚,王舜也忍不住悲傷流淚。過了很久,王舜才抬頭對太後說:“我無話可說,但王莽一定要得到傳國禦璽,太後難不成要反抗他嗎?”

太後聽王舜說得誠懇,又怕王莽以武力脅迫,於是將禦璽往地下一扔,對王舜說:“我老了,快要死了,你們兄弟肯定遲早要被滅族!”

王舜得到禦璽,報告王莽。王莽大喜,在未央宮大擺宴席宴請太皇太後,讓大家盡情作樂。

王莽想為王太後更換新的封號,更換她的玉璽印綬,又擔心她拒絕。王莽的遠支族親王諫想向王莽獻媚,上書說:“皇天廢除漢朝,建立新朝,太皇太後的封號也該更改,應該跟隨漢朝廢除,以迎合天命。”

王莽向太後呈遞奏章,太後說:“說得對啊!”

王莽卻說:“此大臣背棄仁義,罪該誅殺!”

冠軍人張永將一塊玉璧形狀的銅片呈上,上麵有符命文字,說太皇太後應稱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後”。王莽同意他的提議,於是用鴆酒毒死王諫,封張永為貢符子。

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正月初一,太皇太後接受了王莽和文武百官獻上的皇太後禦璽,順應上天的符命,將漢朝封號名稱全部廢除。

王莽頒下冊書,將孺子嬰冊封為安定公,封給他居民一萬戶,土地方圓100裏。讓他在封國內建立漢朝宗廟,與周朝的後代一樣,可以遵照自己的曆法,穿自己的服飾顏色。

冊書宣讀完畢,王莽拉起孺子嬰的手,流著眼淚說:“當初周公攝政,最終能夠把政權還給周成王。如今獨有我迫於上天威嚴的命令,不能遵照內心所願,把政權交還給你!”悲傷哀歎了很久。

中傅帶著孺子嬰下殿,麵朝北方,對王莽稱臣。兩旁百官都深受感動。

綠林赤眉起義

新朝王莽的法令,瑣碎而且苛刻,百姓很容易獲罪,根本沒有時間耕田植桑;徭役也很繁重,旱災、蝗災又接連發生;各種案子積壓,很多人被押入獄,卻總是不能結案。

官吏苛刻殘暴,以此樹立威信。他們憑借王莽的禁令,侵吞百姓財產。有錢的人尚且不能保住自己的財產,窮人生活更是艱難。於是百姓紛紛去做強盜。他們占據高山大澤等險要地勢,官吏們不能擒獲他們,隻好隱瞞事實,由此導致盜賊越發增多。臨淮人瓜田儀占據了會稽郡的長洲。琅邪人呂母將幾千名農民彙集起來,殺死海曲縣宰,逃到海上當起了海盜,人數逐漸增多,達到上萬人。荊州發生饑荒,百姓逃往山野沼澤,靠挖野菜為生,並為爭搶地盤而相互殘殺。

王莽天鳳四年(公元17年),新市人王匡、王鳳因為處理糾紛很公平,被一群逃難的人推舉為首領,聚眾數百人。

那些逃亡的人,有南陽人馬武、潁川人王常、成丹等,都來投靠他們。他們結夥搶掠村落,平時隱匿在綠林山裏。

短短數月之內,王匡、王鳳手下就聚集起七八千人。王莽派使者到當地赦免這些強盜。使者回來後上奏,說:“強盜解散之後,不久又聚集起來。問他們原因,都說:‘因為律法複雜繁瑣,動不動就會犯法。辛苦勞動的報酬,還不夠繳納賦稅。就算關在家裏沒做什麼,也會因為鄰居私自鑄錢而連坐入獄。此外還有官吏的趁機欺壓。’百姓因為貧困,所以都起來做強盜。”王莽聽了大發脾氣,免去使者的官職。有的使者則故意逢迎王莽,說:“小民猖狂狡猾,應當處死。”或者說:“時運剛好這樣,不久就會平息的。”王莽聽後就十分開心,給他們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