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晉紀(8)(1 / 3)

申胤說:“以桓溫今天的聲勢,好像能有所作為,如今我卻以為他們必不能成大氣候。為什麼呢?晉室衰弱,桓溫專權,晉王室的朝臣不一定與他一條心。所以桓溫得誌,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一定會從中作梗阻撓。

“還有,桓溫倚仗士兵眾多而驕傲,不善於應變。大軍深入以後,正好可以乘勢追擊,他卻讓部隊在中途停頓,不出擊爭取勝利,指望相持下去,坐等大獲全勝。倘若糧盡,士兵疲倦,就一定會衰落,不戰而將自敗,是肯定的啊。”

桓溫讓前燕降將段思當向導,悉羅騰與桓溫交戰,活捉了段思。桓溫讓趙國的舊將李述帶兵偵察趙、魏之地,悉羅騰又攻擊殺了他。桓溫士氣受挫。

當初,桓溫讓豫州刺史袁真攻打譙、梁,鑿通石門是為了使水路暢達。結果袁真攻克了譙、梁卻沒能打通石門,於是水路堵塞,依舊無法行船。

九月,前燕範陽王慕容德率領騎兵1萬人、蘭台治書侍禦史劉當率領騎兵5000人於石門駐守,豫州刺史李邦率領本州士兵5000人破壞桓溫運糧的道路,讓他糧食斷絕。慕容德派將軍慕容宙率領1000騎兵做前鋒,與東晉的軍隊交戰。

慕容宙說:“晉人浮躁,害怕攻入敵陣,但勇於乘勝追擊,應當設局騙他們陷入埋伏。”於是就讓200騎兵上前挑戰,其他的騎兵分別埋伏在三處。去挑戰的騎兵並無戀戰之意,隻是一觸即潰,晉兵追擊,慕容宙率領埋伏的騎兵殺出,晉兵損失慘重。

桓溫數次都失利了,糧食儲備也快用完,又聽說前秦的軍隊就要到來。十九日,桓溫的軍隊燒毀舟船,從陸路撤退逃跑。

桓溫從東燕取道倉垣,一路上怕追兵在上遊下毒,讓士兵挖井喝水,一口氣走了700多裏。前燕眾將領紛紛表示要抓住桓溫,吳王慕容垂說:“不行,桓溫剛剛敗退,誠惶誠恐,必定會更加小心謹慎,選擇精銳士兵殿後,追擊他不一定能成功。還是靜觀其變,他肯定僥幸我們沒有乘勝追擊,一定會晝夜行軍。等他的士兵疲憊不堪,士氣低落,我們以逸待勞,必定能擒獲他。”於是慕容垂就率領8000騎兵跟在桓溫後邊慢慢走,桓溫果然馬不停蹄趕路。

過了幾天,慕容垂對將領們說:“可以攻打了。”於是馬上出擊,於襄邑追上桓溫。慕容德先已率領4000精銳騎兵埋伏在襄邑東麵的山澗裏,與慕容垂夾擊桓溫;桓溫損失慘烈。

前秦人苟池在譙迎擊桓溫,打敗了他,又殺死上萬人,桓溫元氣大傷。孫元乘機占據武陽,與前燕對抗,被前燕左衛將軍孟高抓獲。

十月,桓溫聚集逃散士兵,駐紮在山陽。桓溫因慘敗而倍感可恥,於是歸罪於袁真,上奏要求將袁真免除職位,貶為庶民;另外還免除了鄧遐的官職。袁真由於遭桓溫誹謗,心裏不服,便上書羅列桓溫的罪行。朝廷沒有回音,袁真就占據壽春反叛,投降了前燕。

秘書監孫盛撰寫《晉陽秋》,再現了曆史事件的本來麵貌。桓溫看到以後,大怒,對孫盛的兒子說:“我確實是在枋頭戰敗,但也不至於像你父親寫得那麼慘吧?如果這本史書流傳出去,你們要被滅族!”孫盛的兒子趕緊叩拜道歉,請求修改。

當時,孫盛已經很老了,在家裏居住。他剛正不阿,做事嚴謹,子孫有的也已頭發斑白了,孫盛對待他們卻更加嚴厲。這時候,兒子們一起號哭叩頭,懇請老父親為家室著想,修改史書。孫盛大怒,沒有同意,兒子們就偷偷把它改了。

但孫盛料知他們會這樣做,因此,事先抄寫了副本,送到其他國家去了。孝武帝司馬曜購求珍稀圖書的時候,從遼東人那裏買到了這個版本,發現跟從前的不同,於是將兩個版本都保存下來。

王猛大敗慕容評

晉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前秦王苻堅派王猛統率鎮南將軍楊安等10名將領指揮6萬騎步兵攻打前燕。前燕幽帝慕容命令太傅、上庸王慕容評指揮京城所有的30萬精兵應戰。

布幔,守城用具,掛於女牆之外

九月,王猛的軍隊攻下晉陽。十月,王猛留下將軍毛當鎮守晉陽,自己則掛帥前往潞川,與慕容評的大軍相持。二十一日,王猛派將軍徐成去偵察前燕軍隊的部署,要求他中午返回,但他到了黃昏才回來。王猛很生氣,要把他殺了。鄧羌向王猛請求說:“現在我軍不如敵軍強大,而且明早要交鋒。徐成是大將,應該姑且饒恕他。”

王猛說:“如果不殺了他,就無法彰顯軍紀嚴明。”

鄧羌堅持說:“徐成是我鄧羌本郡的將領,雖說沒有按時返回,罪無可恕,但我願意和徐成在戰場上立功贖罪。”

王猛仍不同意。鄧羌大怒,回到軍營,敲響戰鼓,聲稱要討伐王猛。

王猛問他原因,鄧羌說:“我們接受詔令討伐敵人,如今臨敵卻要自相殘殺,我要先把你除掉!”

王猛稱讚鄧羌大義凜然,派人去告訴他說:“將軍不要這樣了,我現在就赦免徐成。”徐成獲免,鄧羌去王猛那裏謝罪。王猛拉著他的手說:“我隻是想試探一下將軍罷了,並無他意。將軍對本郡的將領尚且如此,何況是對國家呢,我不用擔憂會戰敗了!”

慕容評認為王猛孤軍深入,想用持久戰來拖垮他。慕容評貪婪鄙俗,下令封山禁泉,自己販柴賣水,從中獲利,富可敵國。士兵們都憤憤不平,沒有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