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篡位建梁
南齊大司馬蕭衍擁立和帝蕭寶融,討伐東昏侯蕭寶卷,平定天下,立下赫赫大功。蕭衍占領建康,迎接宣德太後進宮臨朝聽政,行使皇帝職權。
蕭衍與南清河太守沈約、黃門侍郎範雲,曾經一起在竟陵王西官邸共事,關係非同一般。當上大司馬後,蕭衍任命範雲為谘議參軍、領錄事,沈約擔任驃騎司馬,一起謀劃各項大事。
蕭衍內心想受禪為帝,沈約稍稍挑明,蕭衍沒有表態。某日,沈約又向蕭衍進言說:“現在不同於古代,不能期望還有淳樸的古風,士大夫們都攀龍附鳳,忙著爭功。現在連小孩牧童都知道齊命數已盡,明公應當繼承它的國運。天意如此,不可違背,人心不能失去。既是天意,即使想要謙讓,也是行不通的。”蕭衍說:“我正在考慮。”
沈約又說:“明公在樊、沔起兵之時應該考慮,現在王業已成,無須考慮。如果不早點定下大業,萬一有人心生異心,就會損害您的威德。何況人又不能像金石一樣堅定不移;風雲變幻,怎麼能把建安郡公的封爵留給子孫?一旦皇帝返回京城,公卿各司其職,那麼君臣的名分確定,人們就不會再有異心。君主聖明,群臣忠於職守,怎麼還會有人再起來反叛呢?”
蕭衍非常讚同。沈約出去後,蕭衍召見範雲,告訴了他這件事,範雲的看法與沈約不謀而合,蕭衍說:“英雄所見略同。你明天早上和沈休文一同再來。”範雲出去後告訴了沈約,沈約說:“你務必要等我!”範雲答應了。但是次日沈約卻提前到達,蕭衍讓他起草登基詔書,沈約從懷裏取出提前寫好的詔書和人事安排的名單,蕭衍全部同意。稍後,範雲從外邊來,到了殿門口,衛士不讓進去,又沒見到沈約,隻好在壽光閣外等候,感覺非常驚奇。沈約出來後,範雲問他:“如何安排我的?”
沈約舉手表示安排範雲為尚書左仆射,範雲笑著說:“與我期待的一樣。”
稍後,蕭衍召範雲進去,讚歎沈約的才華橫溢,並且說:“我起兵距今3年了,功臣將領的確出了不少力氣,但你們二人幫我成就了帝業。”
梁天監元年(公元502年)正月,宣德太後下詔加封蕭衍為梁公,封地10郡,加賜九錫。二月,又晉封為梁王,加10郡封地。
四月,宣德太後下旨,南齊皇帝決定效法劉宋,將帝位禪讓給梁王蕭衍。隨即頒下策書,派人把皇帝璽綬,送到梁王宮殿進奉梁王。蕭衍接受,在南郊繼位,梁朝正式取代南齊。
源子雍平叛
梁普通五年(公元524年),北魏北方的胡人反叛,包圍了夏州。沒有糧食吃了以後,刺史源子雍就和大家一起煮馬皮吃,所有人都一心一意地固守城池。源子雍想出城為大家籌集糧食,留下他的兒子源延伯駐守統萬城。
將校們都說:“現在天下大亂,糧食用盡,沒有援助,不如你們父子一起去。”源子雍哭著說:“我家世代蒙受皇恩,應該拚死守護城池。現在糧食斷絕,所以我想前往東夏州,為大家籌集幾個月的糧食。假使能夠如願籌到糧食,就一定能保全城池。”於是率領羸弱的士兵去東夏州運糧食,源延伯和將校們流著淚為他送行。
源子雍走了沒幾日,遭到胡人頭領曹阿各拔的襲擊,不幸被俘虜。源子雍悄悄派人給統萬城送信,命令城裏的士兵和百姓全力保全城池。
大家都非常擔憂恐懼,源延伯勸導他們說:“我父親生死不知,我心裏焦急、方寸大亂。但是奉命守護城池,責任重大,不敢因私害公,希望大家理解我的心情。”大家都被源延伯的忠義感動,全都奮發勵誌。源子雍雖然被擒,但是得到了胡人以禮相待。他給胡人分析利弊得失,勸說曹阿各拔歸順。恰逢曹阿各拔去世,他的弟弟曹桑生竟率領部隊追隨源子雍投降了北魏。
源子雍與行台、北海王元顥見麵,仔細分析了各路反賊的狀況,認為他們都可以消滅,元顥撥給源子雍兵力,讓他做先鋒。當時,整個東夏州境內到處都有賊寇聚集,源子雍奮力出戰,90天之內出戰數十次,東夏州終於被平定,征收稅粟補給統萬城。夏州、東夏州因此得以保全。
崔延伯馬革裹屍
北魏莫折大提造反,莫折大提去世後,一子莫折念生自稱天子,另一子莫折天生駐紮黑水,勢力強大。
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岐州刺史崔延伯被北魏任命為征西將軍、西道都督,率領5萬大軍討伐莫折天生。
崔延伯與行台蕭寶夤駐軍在馬嵬。崔延伯向來驍勇善戰,蕭寶夤催促他出戰,崔延伯說:“明天一早出戰摸清對方底氣。”
於是挑選精兵數千名,向西渡過黑水,直奔莫折天生的軍營。蕭寶夤作為後援駐紮在黑水東岸。崔延伯直接抵達莫折天生的軍營前,並不交戰,隻是向對方展示軍威,然後率領士兵從容返回。
莫折天生的軍隊看到崔延伯的士兵很少,爭先恐後打開營門,一路追擊,人數10倍於崔延伯的軍隊,把崔延伯逼到河邊,蕭寶夤見了,驚得臉色大變。
崔延伯親自殿後,避免與敵軍交戰,讓手下的士兵先渡河,軍容整齊,莫折天生的士兵不敢貿然進攻。
一會兒,隊伍全部渡過河後,崔延伯才從容不迫地渡河,莫折天生的士兵也撤回了。
蕭寶夤大喜,說:“崔君的勇敢,勝過關、張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