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遠稱帝
公元947年(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正月初一,在大梁城北,後晉的官員們遠遠地向出帝辭行,然後為了迎接遼太宗,更換了素服紗帽,俯伏在路旁請罪。遼太宗頭戴貂皮帽,身穿鎧甲,外套貂皮大衣,勒馬於高崗之上,命令後晉官員起來,更換衣服,並撫慰了他們一番。
左衛上將軍安叔千從隊列中一個人走了出來,用契丹話對遼太宗講了一通。遼太宗說:“你是安沒字吧?你擔任刑州節度使之時,已多次上書表示忠誠,我沒有忘記。”安叔千叩頭道謝,遵照契丹禮節叫著跳著退了下來。
出帝石重貴和太後李氏這時已經到了封丘門外來迎接遼太宗,遼太宗推辭不見。
遼太宗進入城門,民眾都驚呼逃走。他登上城樓,派通事官安撫民眾說:“我也是人,你們不要害怕!你們將會得到休養生息的。我本無心南來,是漢人士兵引我到這裏來的。”到了明德門,遼太宗下馬行禮,然後入宮。任命樞密副使劉密代理開封府尹。傍晚,遼太宗出城,駐紮於赤崗。
初二,高勳向遼太宗控告張彥澤殺害他的家人,張彥澤搶掠京城的行為遼太宗也不喜歡,便把他和傅住兒一起抓起來。然後向官員們曆數張彥澤的罪狀,問:“該不該處死?”都說:“該處死。”老百姓也爭著控訴張彥澤的罪行。
初三,遼太宗下令在北市處死張彥澤和傅住兒,並命令高勳監斬。以前被張彥澤殺害的士大夫,他們的子孫現在都腰係麻帶手執喪棒痛哭,然後辱罵,並用喪棒抽打張彥澤的屍體。
景延廣被遼太宗下令送回遼國,住在陳橋鎮。初四,夜裏,守衛的人稍為鬆懈,景延廣自勒而死。
初五,遼太宗將後晉出帝石重貴封為負義侯,把他安置在黃龍府。黃龍府就是北燕慕容氏的首都和龍城。
初七,契丹把出帝全家遷到封禪寺,派大同節度使兼侍中崔廷勳領兵駐守。遼太宗幾次派使臣前往問候,出帝每當知道使臣到來,全家都十分害怕會被契丹殺害。此時下了幾十天雨雪,出帝全家沒有人供給他們所需要的食物,都在受凍挨餓。太後使人對和尚說:“我曾經在這裏向幾萬個和尚施舍過食物,今日難道沒有一個人記得?”和尚用“契丹人心意難測,不敢進獻食物”的話來搪塞。出帝偷偷地請求看守的人,才得到一些吃的。
這一天,遼太宗帶兵自赤崗入宮,派契丹兵把守所有的城門和宮門,日夜手持武器,以防發生變故。遼太宗對大臣們說:“今後不再製造鎧甲兵器,不買戰馬,減輕賦稅,減少勞役,天下太平啦!”同時,撤銷東京,把開封府降為汴州,改府尹為防禦使。初九,遼太宗換上中國的衣帽,官員們遵照舊的禮製朝拜皇帝。
十七日,出帝和李太後、安太妃、馮後以及弟弟石睿、兒子石延煦和石延寶,一行人遷往北方,妃嬪、宮女等100多人隨從。由300契丹騎兵護送,又讓後晉中書令趙瑩、樞密使馮玉、馬軍都指揮使李彥韜跟隨出帝一同北遷。
出帝在途中得不到正常供給,有時和太後都沒有東西吃。昔日的大臣沒有一個敢來問候,在途中迎接他們的隻有刺史李穀,君臣二人相對流淚。李穀說:“我沒有本事,對不起陛下。”於是把自己的所有財物都獻給了出帝。
出帝到達中度橋,看見杜重威的營寨,歎氣說:“天呀!我家愧對了誰呀?竟因這個賊子滅亡了!”說罷,痛哭流涕。
遼太宗接受了各地大量的貢品,恣意飲酒作樂,契丹騎兵得到遼太宗的縱容,以牧馬為由,輪番四出劫掠,稱之為“打草穀”。中原的壯年男子被刀殺死,年老體弱的人則餓死溝壑之中,洛陽、大梁周圍地區和鄭、滑、曹、濮各州,方圓數百裏內的財物、牲畜都被擄掠一空。
遼太宗對掌管三司的劉昫說:“晉已被我契丹30萬軍隊所平定,應該豐厚地賞賜士兵,你趕快去辦理。”此時倉庫空虛,劉昫不知該從何處弄到財物,就請求以“借”的名義聚斂京城官吏民眾的財物,將相以下所有人都不能幸免。
遼太宗又派出幾十個使者到各州用嚴厲的手段搜刮百姓的財物,逼得人們無法生活下去。
其實,搜刮來的財物並沒有發給士兵,都在宮中的倉庫裏儲存著,準備運回契丹。京城內外人人對契丹人充滿了怨恨,都想把他們趕走。
之前,出帝石重貴與河東節度使、中書令、北平王劉知遠彼此都不信任對方,雖然石重貴任命劉知遠為北麵行營都統,實際上隻是一個虛職,各軍的進退也不讓他過問。因此,劉知遠大量招募士兵。陽城那一仗,他聚得了各軍被打散的士兵幾千人,又獲得吐穀渾的許多財物和牲畜,於是河東日益富強,超過了所有藩鎮,有多達5萬的步、騎兵。
出帝和契丹結下仇怨,劉知遠知道他必定要遭殃,但沒有提醒出帝。契丹屢次深入國境,劉知遠開始沒有出兵阻擊或增援後晉部隊的意思,後來知道契丹攻入京都大梁,才分兵把守四方,以防契丹侵擾。
他派遣客籍將領王峻把三份奏表給遼太宗送去:一,祝賀占領汴梁;二,因為太原是各族雜居、邊防軍聚集的地方,自己無法離開;三,本來應該送上貢品,正好遇到契丹將領劉九一率軍自土門開往南川駐防,城中軍民擔憂恐懼,等到召回此部隊,路途暢通,才能送去。
遼太宗下詔褒獎劉知遠,收到劉知遠敬獻的圖畫後,又親自在褒獎詔書中劉知遠的名字上加了一個“兒”字,並賜給一根木手杖。根據契丹的習俗,木手杖隻賜給受到特別優待和敬重的大臣,就像漢朝送小桌子和手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