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滿月2(1 / 2)

第一次餐館秦始皇陵兵馬俑,每個人都很興奮。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向西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

秦陵內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麵積14260平方米,四麵有斜坡門道。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馬高1.72米,長2.03米,戰車與實用車的大小一樣。但兵馬俑並非按原比例還原,據記載秦國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

秦俑大部分手執青銅兵器,有弓、弩、箭鏃、鈹、矛、戈、殳、劍、彎刀和鉞。青銅兵器因經過防鏽處理,埋在地下兩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鋒利如新,它們是當時的實戰武器,身穿甲片細密的鎧甲,胸前有彩線挽成的結穗。軍吏頭戴長冠,數量比武將多。

秦俑的臉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齡都有不同之處。

“古人的傑作果然精致啊!”高倫布不禁按下快門,旁邊還有講解員,講解著每個地方是什麼類型的兵馬俑。大家都在細心的聽,而尹離和芊芊正在仔細的看,越是古老的東西,越是散發著不同的氣息,這裏有著他們想要尋找的人,和兵馬俑一樣神奇的人。

秦俑的設計者為了再現2000年前的秦軍“奮擊百萬”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他們不僅僅在於追求單個陶俑的形體高大,而且是精心設計了一個由8000餘件形體高大的俑群構成一組規模龐大的軍陣體係。

右側為一個巨大的方陣,左前方為一個大型疏陣,左後方則是指揮部。那數千名手執兵器的武士,數百匹曳車的戰馬,一列列、一行行,構成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陣容。

有的頭挽發髻,身穿戰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為衝鋒陷陣的銳士。有的免盔束發,外披鎧甲,手持弓弩,背負銅鏃,似為機智善射的弓箭手。

有的頭戴軟帽,穿袍著甲,足登方口淺履,手持長鈹,似為短兵相接的甲士。

還有的身穿胡服,外著鎧甲,頭帶軟帽,跨馬提弓的騎士;有頭帶長冠,兩臂前伸,雙手握髻,技術熟練的禦手。有頭戴長冠,穿戰袍,著長甲,手執吳鉤的下級指揮官。

有頭戴鶡冠,身著彩色魚鱗甲,雙手扶劍,氣度非凡的將軍。這栩栩如生的千百個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態、個性的刻畫方麵,顯得*真、自然,而富有生氣。

如將軍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著雙重短褐,外披彩色魚鱗甲,頭帶雙卷尾長冠,昂首挺胸,巍然佇立,有非凡的神態和威嚴的魅力。

一般戰士的神態: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內心似聚結著怒氣。有的立眉圓眼,眉間的肌肉擰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濃眉大眼,闊口厚唇,性格憨厚純樸。有的舒眉秀眼,頭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側目凝神,機警敏銳。有的垂著首,似乎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