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帝國的榮耀:“一流的戰略+一流的執行”(下)(2 / 3)

唯品會高級副總裁唐倚智在提到順豐速運這個合作夥伴時曾表示:除了擁有飛機,順豐集團穩定的團隊也是非常值得稱道的。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機械自動化已經取代了一部分人力,但快遞行業依然屬於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需要大量人的參與。所以,其從業人員的素質便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服務質量。由於從業門檻低,快遞人員素質一直處於參差不齊的狀態,而且人員流動量大。所以,如何使團隊更加穩定,如何提高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是順豐集團一直在探索和改進的。

(1)強化直營模式

目前,國內以“四通一達”為代表的民營快遞公司所使用的都是加盟製,唯獨順豐速運與眾不同,將直營模式運用得淋漓自如。

但在2002年之前,其網點鋪設是承包、掛靠和直營等多種方式並存的。這樣多元化的發展方式,對一個創業初期的公司擴大規模和吸取資金來說,都是收效顯著的,但也為其帶來了很多困擾。例如,“老鼠會”的聲名、艱難的管理、服務的不統一等。為了更加規範的管理,順豐速運從2002年開始改善和加強了其直營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員工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必須依靠公司,嚴格按照公司的規定工作。

當然,這種模式也存在弊端。其一,在直營模式下,隻能通過公司盈利來擴大規模。一旦資金鏈斷裂,公司規模的擴張就成問題。所以,2013年之前,順豐速運的網點擴張速度一直是比較緩慢的。其二,在直營模式下,公司統一管理,一旦決策出現失誤,其風險便也相應提高。

(2)采用聘任製

在直營模式下,采用聘任製,可以提高團隊的穩定性,增加員工對公司的依賴感。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員工的表現是與公司的管理和製度掛鉤的。員工一旦離開公司,其個人優勢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樣一來,便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人才流失。

(3)打分製考核

正由於在直營模式和聘任製這兩大前提下,員工與公司之間的聯係更為緊密了。公司始終努力為員工提供成長和晉升的機會,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個人潛力和積極性。

順豐速運公司為員工提供了專業線和管理線兩條發展路徑,並且這兩條路徑並不是各自孤立的,員工可以根據個人意願和條件互相轉換。晉升所使用的考核方式則是打分製,即:將員工的發展、收入與其表現直接掛鉤,具體的考核體係也會根據公司的發展以及員工個人的情況不斷完善。例如:分五級評定點部利潤貢獻度,針對偏遠地區的員工特設補貼等。

擴張戰略:從“野蠻生長”看狼性執行

2013年,受網絡購物發展的拉動,中國的快遞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作為國內快遞行業的引領者,2013年,順豐集團更是猛然發力,實現了瘋狂的擴張。根據順豐官網所公布的數據,整個2013年,順豐速運的服務範圍總共擴展了27個地級市、629個縣區,也就是說,短短一年間,順豐的服務網點就從4000多個擴充到了6000多個,覆蓋了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300多個大中城市,以及1900多個縣級市或縣區。

從以往的“小步慢跑”到目前的瘋狂擴張,順豐速運此舉著實出人意料,也許,這是連順豐人自己也不曾想到的事。因為,這一年實際增長的網點高出原計劃的4倍還多。不過,瘋狂擴張過後,順豐的步伐也許並不會放慢,甚至會更快。因為,按照業內人士的推測,順豐的目標是要將服務網絡覆蓋到全國2800多個縣級區域,營業網點擴充到15000~20000個。

分析順豐速運此番的發展戰略,你會發現它的意圖十分明顯,那就是,使自己服務網絡的廣度和密度能夠和中郵速遞(EMS)相抗衡。截至2013年,中郵速遞(EMS)在國內已有6萬多個網點,遠非其他快遞企業短期內所能夠望其項背的。但是,由於順豐速運在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麵的優勢,如果能夠合理布局和規劃,那麼網點總數也許隻需達到中郵速遞(EMS)三分之一的數量,便能夠與其一較高下,因為這樣的設置可謂兼具規模和經濟。並且,與一般快遞公司有所不同,順豐速運堅持采用“直營”模式,在網絡質量和服務體係方麵優勢明顯。所以,一旦順豐將這張“超級巨網”拉開,那麼必然含金量極高,到時候,不僅打破中郵速遞(EMS)的規模壁壘不成問題,還可以順勢使其他同行競爭對手再難以與之抗衡。

另外,還有一點也不容忽視,那就是順豐的國際服務網絡也在不斷延伸。目前,順豐在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日本、美國等地的營業網點甚至也已經做到了將近全境的覆蓋。

除快遞業務外,順豐集團於2012年7月份開始新增的“倉儲配送”業務正在大肆擴張。根據順豐官網所提供的數據,目前其現有倉庫分布在全國26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廈門、福州、溫州、嘉興、杭州、重慶、青島、長沙、武漢、南昌、莆田、泉州、濰坊、紹興、金華、無錫、昆山、佛山、東莞、石家莊、寧波,覆蓋了華北、華東、華南、東南、華中等大部分區域。

順豐集團這些覆蓋廣泛的倉儲中心能夠為客戶提供倉儲、分揀、配送一站式的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而且,其倉儲類型有普通倉、防靜電倉、恒溫倉、冷藏倉、冷凍倉等,所偏重的主要是食品類的冷鏈物流配套。從2013年2月到12月初,依托順豐優選這一平台,順豐分7次進行了規模擴張。目前,不僅能夠將常溫商品配送至全國,還有10多個城市可以實現生鮮類食品“全程冷鏈配送”。

坊間曾有傳言說,機場周邊的倉儲用地都被順豐集團搶光了。這話聽上去雖然稍顯誇張,但是,如果搜索一下“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分布圖(2020年)”,你就不難發現,順豐不斷暗中用力,已經提前搶占了航空物流這一戰略高地,並建設了自有倉儲體係。不得不說,這是極具魄力和前瞻性的。我們不難斷定,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順豐速運會以更加堅定的步伐發展下去,因為它們具有這樣的實力和野心。到時候,恐怕上麵所提到的那句坊間傳言就是事實了。

順豐總裁王衛在2013年的一次講話中說:“客戶有任何物流需求,都可以過來找順豐,這裏能提供各種解決方案。客戶帶著需求進來,順豐要讓客戶滿載而歸。”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順豐最重要、最核心的業務還是物流。但是,投入資金打造、整合、升級自己的大物流倉儲體係,也將是順豐集團戰略規劃的一部分。因為,在談到順豐未來的發展思路時,王衛曾指出,要將順豐打造成“物流百貨公司”。

王衛的慢性格和順豐的快戰略

一家企業的成功,雖然是由諸多因素合力促成的,但肯定離不開企業領導者的影響,那些民營企業更是如此,它們一般都帶有其領導者鮮明的個人風格。所以,提到順豐集團,提到順豐的發展和規劃,就不得不提到其創始人王衛。作為順豐的絕對當家人,王衛可以說非常強勢,他不僅堅持控製著公司所有股權,而且一直精細地把控著公司的發展方向和經營理念。

雖然鮮少出現在公眾場合和接受外界訪問,但順豐速運的成功依然讓大眾對王衛其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創立和經營了這樣一個成功的企業呢?

王衛,1971年出生於上海,母親是大學教師,父親是空軍俄語翻譯。7歲時,王衛隨家人移居香港,高中畢業之後,便沒有繼續升學。也許是由於知識分子的家庭出身和獨特的出生年代,王衛為人極為低調、謙遜,他總是主動地去學習,以應對企業發展過程中迎麵而來的一個又一個問題。

由於早年即輟學外出打工,王衛本人一直非常務實。即使在事業取得巨大成就後,他依然會參與一線快遞工作。除了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曆外,王衛的個性與其信仰也有極大的關係。作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宗教不僅影響了他的人生哲學,而且影響了他對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他喜歡以一種單打獨鬥的方式來行走商業江湖,而這也最終融入了順豐的發展模式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