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的係統跟蹤流程,快件曆程再還原
作為一個速度為王的行業,順豐速運從創立之初,便一直致力於物流信息係統的研發。2010年,其研發試用的“時效管理係統”更是包含了對快件跟蹤、時效預警、路由規劃等係統全部環節的監控。我們不妨再來詳細地看一下上文中小張使用順豐快遞的經曆,分析一下順豐速運究竟是怎樣做到如此之快的。
此次流程跟蹤的起點,我們可以追溯到小張給順豐速運的客服所打的那個電話,電話掛斷後一個小時,順豐的快遞員便上門收件了。10:12,快遞員將所收的快遞送回了“點部”(即四級中轉站),然後,運作員(專門負責在各級中轉站進行分揀的人員)將其進行分揀和條形碼掃描,信息便錄入係統,顯示為“已取件”。
然後,運送車會將已通過分揀和掃描的快件統一運送至“分部”(三級中轉站),通過分部運作員的再次分揀後,係統信息會更新為“快件到達上海集散點”,此時的時間為11:06。由於快件寄送的目的地不為同一城市,所以需要被中轉至“區部”(二級中轉站),相應信息“快件離開上海集散中心”便在15:26更新。
按照順豐速運以往的速度,這份快遞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便能夠再次運出。畢竟,春節臨近,人手的減少和物流量的增加,還是對其造成了一點影響。不過為了保證速度,當天晚上,快遞必須被送往相應的集散點。2月28日5:03,係統信息顯示“快件到達蘇州集散點”。
此後,經過分揀員的再次分揀和掃描,該快遞便被分揀到了下一級的中轉站,直到分揀到客戶所在區域那一級的中轉站後,就可以交由快遞員進行派送了。在此期間,集散點的運作員會使用由順豐公司與清華大學共同研發而成的巴槍對快件進行掃描,通過係統將其自動分撥到相應的“點部”。然後,最臨近一班的司機便會將該快件與其他同“點部”的快件一起送走。7:58,“點部”的倉管員會再次將小張的快件掃描,係統顯示“正在派件”。
下一步,也就是我們通常所了解的,那就是快件寄送的最後一個環節:該“點部”的快遞員會按自己所分配區域進行派件。9:13,係統顯示快件已經被本人簽收。到這裏,對寄送快遞的客戶而言,這次寄送也就圓滿結束了,但順豐公司的運作員還需要將快遞員帶回的底單信息輸入。
在節日期間或者購物網站舉行大型促銷活動(如淘寶、天貓的“雙11購物狂歡”)時,我們經常能夠聽到某某快遞爆倉的消息。一位研究物流的專家在提到防爆倉的原理時說:“要保證流通速度快,就像蓄水池一樣,上遊的水來得快,下遊的水放得也快,池子就永遠不會溢水。”
原理是顯而易見的,但操作起來的難度卻可想而知。順豐速運在業內一直因“快人一步”而具有明顯優勢,但更快的速度也意味著更高的成本。以北京到廈門為例,首重為22元/kg,比其他快遞價格高出近一倍。但速度就是優勢,據順豐內部員工透露,順豐監控平台終端是以“收1派2”(1小時內收件,2小時內派送簽收)時效為準,通過巴槍所顯示的時間來衡量快遞員是否超出此時限。這樣快遞員無法隱瞞,其派送時間也直接影響其月底考核結果,與其績效掛鉤。
除快遞員的收件和派送外,順豐速運的其他環節,如分揀、出車等,也都需要通過巴槍進行掃描,將具體的信息及時輸送到公司平台。另外,在每輛順豐快運公司的運送車上,還都配備了GPS。也就是說,車輛所走的路線是提前規劃好並且受到監控的。這樣,通過對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便基本保證了其速度。
“收1派2”背後的流程再造(下)
7公裏的服務半徑,網點布置運籌學
作為一個不斷追求速度和創新的公司,為了能夠達到最高的效率、花費最少的人力物力,順豐速運可謂在物流網絡優化方麵頗費心思。
例如,為了保證一線快遞員“收1”的時效,使其能夠在一個小時內到達所屬區域的任何地點,公司通過數學模型和拓撲學理論,計算出了不同客戶數量與不同商業流通頻率下的服務半徑。以二線城市市區為例,其服務半徑為7公裏。當然,大型城市的中心商業區和偏遠地區具體服務半徑會有區別,但其實際上也能夠保證1小時內收件沒有問題。當客服接到客戶的請求後,便可以將具體的指令發送給快遞員。而且,快遞員隨身所攜帶的巴槍也能夠自動更新所屬區域內的待收件量,並為快遞員計算出最優的路線,以使其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盡量多的收件量。除了能夠滿足“1小時交通圈”的點部分布,為了能夠“派2”,上一級中轉站的設置則需要滿足“2小時交通圈”的分布。在這樣的科學分布下,最快可以達到4小時將快遞從寄件人處派送到收件人手中。
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為了能夠節約成本,順豐速運公司的運送車輛實行固定頻率定時發車。即相隔固定一段時間,就會有一輛車以最短路線的方式沿途經過各個點部。而與其他快遞公司一直采用陸運的方式不同,針對較遠的快遞輸送,順豐速運早就使用了航空運輸。
能夠讓快件保持快速流通狀態,順豐速運的航空運輸功不可沒。2010年時,其航空件數量已經同比增長了50%,航空運載能力也大大增強,而這正是我們開始提到的,其於2011年1月未受到我國南方連續遭遇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影響的重要因素。
自行研製的“巴槍”,優化先進管理工具
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順豐速運的快遞員與其他快遞公司的快遞員有一點不同,那就是他們都隨身攜帶了一個設備,這個設備他們稱作“巴槍”。通常,我們會看到快遞員用它來掃描單號,但它的功能卻並不僅限於這一項,它還可以接收客服中心發送的信息、為快遞員更新所屬區域內的待收件量、計算最優收派路線等等。
早在2000年左右,就有外資快遞公司使用巴槍進行管理。2003年,順豐速運開始從韓國進口巴槍。目前,其最新一代的巴槍是由順豐內部的工程師與清華大學共同研發的,使用的是HHT4係統,不僅具備了3G手機的基本功能,支持GPRS、WIFI、藍牙,可以拍照,還可以作為終端機,集合了整個公司的全部IT係統功能。
雖然在公司發展的前期,順豐也曾經采取過加盟的方式,但後來經過艱難的收權,其仍然堅持了直營模式,並將總部設在了深圳。雖然如此,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擴張,公司的員工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0年底,就已經擁有了近8萬名員工。而且,員工之間肯定會存在巨大的個人差別,要想保證服務質量,統一管理,不能說不十分困難。
2006年,公司開始自主研發並推廣巴槍,並且在此後一直堅持改進巴槍的功能。2007年,公司推廣了標準化服務,將公司的操作標準進行了統一。2010年8月,巴槍已經應用到順豐全網絡的二級中轉場當中,實現了對公司所有業務人員的業務監督。通過這樣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公司服務質量的統一。
除了研發巴槍外,順豐速運一直在實踐中摸索和創新。例如,2007年,公司內舉辦了“尋找愛迪生”的比賽;2010年,順豐速運舉行了“第四次營運工具設計創意大賽”,有6萬多名一線員工參與。
此類比賽所涉及的領域包括業務操作的各個環節,例如:分揀、裝卸、集裝等。一線員工由於實踐經驗豐富,所以總是不乏精妙創意出現。在第一期的比賽中,就有一位員工設計了回單信封,得到了1萬元獎金。回單信封的具體思路,是將一個回單信封附加在運單的反麵,在操作回單時可以省掉文件封,直接將回單放到信封內即可。由於此舉十分便利,而且每月可以節省5000~85000元的成本,所以,很快就在順豐速運各地的分公司中得到了推廣和應用。
不僅如此,為了能夠獲得更全麵、更持久的發展,順豐速運在快件、客戶、資產、人員、資金等5個與公司發展休戚與共的方麵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也就是順豐速運公司內部人員所提到的“五生命周期研究”。
穩定的團隊,讓員工依賴自有的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