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單思或酸或辣,相思亦苦亦甜,思念的滋味最是一言難盡。
30
讀曾瑞《紅繡鞋·風情》想到的:
老來風流,有人傳為佳話,有人斥為醜聞。其實,都大可不必,隻須用平常眼光去看待,無非是有一分熱發一分熱罷了。
31
情人間的盟誓不可輕信,夫妻間的是非不可妄斷。
32
周文質嘲笑人間榮辱皆是夢,末了自嘲“夢中又說人間夢”。的確,凡活著的人,誰也擺脫不了人生這個大夢。即使看破人生,皈依佛門,那滅絕苦樂的涅 境界仍是一個夢。不過,能夠明白這一點,不以覺者自居,也就算得上是覺者了。
33
“四時風月皆宜醉”,那是因為心情好。如果心情不好,四時風月就都惱人了。或者,也取決於性格。傷春者必定也悲秋,而夏令營裏的玩將和冬運會上的健兒則往往是同一個人。
34
失眠的滋味,春秋有別。春夜是小夜曲,秋夜是安魂曲。春夜聽鳥鳴,秋夜聽鬼哭。春夜懷人,秋夜悲己。春夜是色,秋夜是空。
35
世上癡男怨女一旦翻臉,就斥舊情為假,討回情書“都扯做紙條兒”(見周文質《寨兒令》),原來自古已然。
情當然有真假之別。但是,真情也可能變化。懂得感情的人珍惜以往一切愛的經曆。
36
“自從見了心牽掛,心兒裏撇他不下。”這便是一見鍾情了。
世上並無命定的姻緣,但是,那種一見傾心、終生眷戀的愛情的確具有一種命運般的力量。
37
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活得自在,活得瀟灑者介乎其間,而非超乎其上。
38
眼睛是愛情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顧盼和失眠。
39
聚散乃人生尋常事,卻也足堪歎息。最可歎的是散時視為尋常,不料再聚無日,一別竟成永訣。或者青春相別,再見時皆已白頭,彼此如同一麵鏡子,瞬間照出了歲月的無情流逝。
40
“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原因在於,人們盡管慕林下高潔之名,卻難耐林下寂寞之實。即使淡於功名的人,也未必受得了長期與世隔絕。所以,在世上忙碌著的不都是熱衷功名之徒。
41
《晉書》記載:劉伶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其遺形骸如此。
薛昂夫譏他“猶未忘形”,因為他還惦著屍體。譏得對。薛自己的態度是:“有一日符到奉行,隻圖個月朗風清。”圖得美。不過,死還要選個好天氣,豈不也是“猶未忘形”?
42
薛昂夫∶“天地中間,物我無幹。隻除是美酒佳人,意頗相關。”
物我兩忘,唯獨忘不了美酒佳人。也許,物我兩忘的化境太玄妙,常人難以企及,沉緬酒色倒是入境的捷徑?可惜酒會醒,色會衰,免不了又回到物的世界,麵對我的孤獨。
43
斷腸人原是銷魂客。重情者最知歲月無情,無情歲月卷走了多少有情生涯。
44
如同一切遊戲一樣,犯規和懲罰也是愛情遊戲的要素。當然,前提是犯規者無意退出遊戲。不準犯規,或犯了規不接受懲罰,遊戲都進行不下去了。
45
女人比男人更信夢。在女人的生活中,夢占據著不亞於現實的地位。
男人不信夢,但也未必相信現實。當男人感歎人生如夢時,他是把現實和夢一起否定了。
46
每到重陽,古人就登高樓,望天涯,秋愁滿懷。今人一年四季關在更高的高樓裏,對季節毫無感覺,不知重陽為何物。
秋天到了。可是,哪裏是“紅葉天”,“黃花地”?在我們的世界裏,甚至已經沒有了天和地。我們已經自我放逐於自然和季節。
47
張可久寫“英雄不把窮通較”:“他得誌笑閑人,他失腳閑人笑。”真正的“不把窮通較”應該是:他得誌笑自己,他失腳自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