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我拿家裏的錢,算偷嗎
經典案例--為買玩具,她偷拿家裏的錢
小學二年級的麗麗和媽媽逛商場的時候,看到一個很可愛的洋娃娃。她求了媽媽半天,但因為洋娃娃標價398元,太貴了,媽媽沒有同意。
不過,洋娃娃從此占據了麗麗的心。不久,她的生日快到了,她很想把那個洋娃娃買回來,又擔心父母不答應。於是,她就趁爸爸媽媽不在家時,偷偷溜進他們的房間,從抽屜裏找到了500塊錢。
麗麗隨後跟奶奶編了個理由,說同學委托她去購買一個洋娃娃,還把錢給了她。奶奶相信了,就帶著麗麗去了商場。
為了掩人耳目,麗麗把玩具帶到了學校,送給另一個同學範芳玩。不過,範媽媽覺得不妥,又讓範芳送回給麗麗。這下麗麗的秘密露餡了。
見孩子為了買玩具,不但私自拿了錢,還撒謊騙奶奶,麗麗媽媽氣得隻想揍她,罵她小偷。麗麗知道自己不對,但是她不明白自己不過是拿了自己家的錢,怎麼是偷呢?
孩子改不了,總偷家裏的錢
孫媽媽在給青少年心理醫生的信中寫道:
您好!我兒子小明上小學四年級了,特別愛玩遊戲。家裏不給他那麼多錢去玩,他就偷拿家裏的錢。
第一次,小明拿錢,我們苦口婆心地談,耐心地勸。第二次又偷錢的時候,我們沒忍住打了他。可沒過多久,他又第三次偷拿家裏的錢。
我和他爸爸為這事兒特著急。每次批評他、打他,他就是改不了。而且,他總覺得偷家裏的錢不是偷,從不知道錯。請問我們該怎麼辦?
心靈困惑孩子的困惑
小學三年級的申春玲:同學們都會拿零用錢買零食或雜誌,也常常請我吃東西。可是我的零用錢很少,我也想偶爾回請同學一下。於是,我就悄悄地從媽媽錢包裏拿了50塊錢。後來被發現了,爸爸要打我,還說不打我長大就會變成小偷。我隻不過是偶爾拿了錢,我真的不是小偷,爸爸為什麼那麼說?
四年級的樊濤:我又沒有拿別人家的錢,我拿的是我親叔叔的錢,怎麼能算偷竊呢?
五年級的龍江海:我拿家裏的100塊錢去充話費,沒來得及給家裏人說,這能算偷嗎?爸爸媽媽怎麼那麼緊張?
父母的困惑
白女士:我的兒子每個月都要偷家裏一兩百元錢去買零食以及一些小玩意兒,有時拿了錢還不肯承認。我勸也勸過,打也打過,連心理醫生也看過。可是,兒子就是改不了。我該怎麼讓他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呢?
畢先生:從去年6月份起,我就發現錢包裏常少錢,但數額不大。一問才知道是女兒拿走了。我很生氣,孩子不經父母同意隨意拿大人放在家裏的錢是在偷。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不趁這個時候教育,長大了怎麼辦?
許先生:我女兒常常會拿我放在家裏床頭、衣服口袋的錢買些零食和漫畫。我總是裝作不知道,然後再把錢藏好。我這麼做主要是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如果不點明批評,孩子是不是就會變壞呢?
答疑解惑--分清“偷”和“拿”
偷:趁人不知時拿別人的東西
小時候,我們常常有這樣一種想法:隻要我想要的東西,就可以“拿”過來。於是,我們看到別人的橡皮和玩具,很喜歡,就“拿”回家自己玩。
等我們慢慢長大,知道了什麼是屬於自己的,什麼是屬於別人的,還明白了不經別人允許拿別人的東西是偷,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