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促進作用

目前,新社會階層的群體意識正在形成,明顯地追求共同的利益,能夠運用經濟資源影響官員、公眾和新聞媒體。有的海外學者甚至認為,“雖然企業家還未形成一個階級,然而他們已經成為一個戰略群體:他們在政治發展和變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將自己設計為具有政治談判力的組織化壓力集團,而且在地方層次上有能力實現自己的願望。”從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廣泛程度來看,的確對一定層次上的政府決策產生了影響,代表人物能夠站在全社會的角度對一些重大的政治、經濟問題提出本階層的共同意見,並且試圖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民間商會和自治組織表達意見和要求。在現代通訊手段和交通日趨便捷的今天,借助於各種新聞媒介和網絡,形成共同的聯絡渠道和統一的意見要求甚至政治組織,已經成為可能。在未來的政治發展格局中,新社會階層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一)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展

民主是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政治文明的本質規定。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讓全體人民在國家的重大問題上享有更多的發言權,讓人民有更多的參政議政的機會和途徑。新社會階層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他們提出政治參與要求,並得以參與到黨和國家的政治活動和政務決策中來,這本身就是我國政治民主化的具體體現。

民主和文明往往是共同前進的,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同樣有助於推動和加強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首先,新社會階層參與政治生活,擴大了我國政治參與的主體範圍,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性,促進了我國從“人治”走向法製、從專製走向民主的轉變,這是我國政治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其次,新社會階層在政治參與過程中鍛煉了自身政治能力,提高了民主意識和文明素質,並且在參政時充當政治體製的監督者,促進政治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公開化,這也是我國政治更加清明的表現。再次,新社會階層參與政治有助於促進我國防腐倡廉工作不斷深入。“公民政治參與的最大政治意義,就在於能使國家政治體係的運作避免或減少對‘公意’(general will)的可能的偏離。”這是因為,公共權力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我國社會主義的原則是一切權利屬於人民,新社會階層作為人民群眾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公共權力實行監督,有利於強化對權力濫用行為的製約,從而提高黨和國家的廉政建設水平。最後,新社會階層通過政治參與,影響黨和政府政治決策和公共政策的製定過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民主化和法製化的進程。隨著新社會階層中一些能力強、經曆豐富、知識層次高、眼界開闊、思維超前的代表人物逐步湧現出來,新社會階層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影響日益擴大,成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力量。

(二)維護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安全

鄧小平認為,穩定壓倒一切,“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環境,中國什麼事情也幹不成。”他同時也認為,擴大政治參與是“我們的目標,但國家必須保持穩定。”這也就是說,保持穩定是政治參與的前提,這與馬克思、恩格斯的認識是一致的。反過來,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也有利於政治穩定,特別是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新社會階層雖然是一個新生的社會群體,但其組成人員大都由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國家幹部轉化而來,當他們從原有的社會角色轉變為新社會階層後,仍會留戀以前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迫切希望得到社會的重新認可,黨和政府及時吸納他們到政治體係中來,也是順應曆史的必然,否則,他們就會在政治上飄搖不定,甚至還可能會與曆史上的民族資產階級一樣,依據政治風向決定自己的政治立場,表現出“兩麵性”,相反,新社會階層如果能夠參與政治,就不會遊離於我國政治體係之外。同時,新社會階層為了保持自己的政治形象,還會注重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協調好與其他社會群體的關係,從而有利於緩和或化解社會矛盾。此外,把新社會階層歸攏到黨和政府的政治體係中,有助於直接開展對新社會階層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和國家安全意識,遏製西方敵對勢力的分化和瓦解,避免新社會階層被“和平演變”為中國“全盤西化”的社會力量,從而保證黨的執政根基和社會主義基礎更加穩固。

(三)鞏固和擴大共產黨執政的社會基礎

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是黨能否奪取政權,能否鞏固執政地位的關鍵。政黨政治演變的曆史表明,一個執政黨能否長期執政的關鍵之一在於,能否為那些新出現的潛在的政治力量提供政治參與渠道,能否將其代表人物吸納到自己的體係中,並獲得這些新興的政治力量對自己的支持和政治合法性的認同。曆史上,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下,立足於中國實際,成功地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農民占絕大多數的國家,如何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的解決不會是一蹴而就,也非一勞永逸,而是一個不斷推進的過程。我們黨經曆革命、建設和改革,曆史方位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這要求黨必須重視贏得新社會階層的支持,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以充分發揮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作用。新社會階層作為一個擁有巨大經濟資源的新興階層,在政治發展和經濟建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具有強大適應性和吸納能力的政黨,必須為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提供製度性渠道,擴大和鞏固自己執政的社會基礎,這對黨長期執政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節約政治運作成本和提高政治參與效率

曆史唯物主義原理告訴我們:勞動時間之外的自由時間“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即可以用於從事科學、藝術、社會交往等非物質生產活動的時間”,公民的政治參與活動需要一定的閑暇時間,也需要一定的文化水準和參政成本。相比較而言,新社會階層在經濟上具有一定的優勢,能夠自我支配的時間也比普通勞動者多,接受繼續教育的條件也比較優越,並且可以方便地擁有各種先進的通訊和辦公設施。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可以相對降低黨和政府的政治運作成本,一定程度上提高政治運作效率,畢竟,坐著現代交通工具去參加會議的新社會階層,比起普通階層的群眾來說,更為便捷、迅速。

此外,完善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民主政治體係,賦予他們參與國家事務決策的權利,可以使他們更加自覺地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主動與黨和政府保持一致。阿爾蒙德曾說過:“民主政治係統比其他係統優越一點,是能使參與決策的人,對決策比較滿意,比不能參與的人更支持本國的係統。”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新社會階層能夠通過政治參與的途徑參與國家事務決策,必然會增強他們對我國現有政治體係的支持程度,並在實踐中增強對黨和國家有關政策的理解力、宣傳力和執行力,使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規定在非公有製經濟發展中得到有效的貫徹和執行。

三、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