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夜市(1 / 3)

黃昏的時候,晴熱的太陽沉落了,夕光與彤雲底下的街市漸漸換上了另一種麵貌。公交站與地鐵口吞吐著下班回家的人。車流漸漸散去,如川中帆舸遠向天際。

入夜時分,露水起來,街邊食肆更顯熱鬧。小燈泡綴成的“串”字是各家串串香通用的招牌,燒烤攤鐵架下的炭火滋著滴下的油。

我曾在北京馬家堡一帶居住,從秋到冬。夜裏下課,繽紛的夜市躍入眼簾。路邊有人賣烤羊肉串,撒很多孜然,非常香,但並不好吃,因為用的肉不好。水果攤有店麵與平板車兩種,前者名目齊全,有蘋果、柑橘、橙、沙果、葡萄、柿子一類時令果物,還有南方來的獼猴桃、火龍果、芒果。平板車上多是棗、蘋果一類易儲存、可遠途顛簸的果實。北京棗品很多,馬牙棗、山棗、酸棗、甜瓜棗等,最多見的還是馬牙棗。各種棗樹,居民家庭院內多有種植,牆外看著非常眼饞。

夜市上,小車推來的玉米、水煮花生、水煮毛豆也很多見。偶爾有賣豆腐的,還有油炸小攤。很普通的食物油炸之後就會變香,總能吸引饑腸轆轆的路人。早市上煎餅之類的食物,夜市裏一般沒有。夜市上,酒館最熱鬧。往往一條街全是喝酒的小店,遠遠聞著煙火氣,看見燈光,聽到人語喧嘩,突然會覺得心安。自己也想坐下來飲酒,卻被匆匆的步伐引著回家,屋簷上伏著貓,樹上有夜鳥。白天城市的聲音很響,熱鬧繁華。到夜裏,一種聲音寂靜了,另一種聲音張開了翅膀。勞碌整日的人也可以恣意調笑,忘記今天的痛苦與明日的煩憂。

兩年前的夏天,我僦居右安門外。有一天,暮色合攏時,我到外麵散步,看見右安門橋下有人賣蓮蓬,幾隻紮成一束,梗截得短短的,買回去可以剝蓮子吃。也有留著很長一截蓮梗,與百合、玫瑰、唐菖蒲等同賣的,七夕前後尤其多見,可以贈情人。

夜市裏賣花的很多,三裏屯一帶有很多賣花的小孩子。有纏著人不去的,反複將花束湊到人跟前,要男人買給身邊的女人。有一回,幾個人一道吃飯,遇到這樣的情形,我很不好意思。小孩子非常聰明,能看出我臉上些微的鬆動,愈發纏得緊。我覺得為難,但堅持沒有要花,最後將桌上一瓶酸梅湯給了他。

賣盆花的也不少,有平板車拉來的,大型花木如桂樹、茶花也見到過。更多的是小盆栽,容易養活,且不貴。多肉植物頗受寵,仙人球、仙人掌、蟹爪蘭等,品目繁多。賣花人亦常常不清楚具體的賦名,而直接冠以“幸福草”、“歡樂樹”等直白稱謂。薄荷有胡椒薄荷、蘋果薄荷、檸檬薄荷。碰碰香和含羞草都讓人有欺負它的欲望。我還遇到過年輕人賣手製的小盆栽,把塑料瓶上部割斷,倒置於剩下的部分中,呈漏鬥狀,瓶內盛水,漏鬥內裝泥與沙石,栽種小株植物,姿態都很可愛,也易存活。即使是遍地可見的繁縷,這樣認真地種著也會好看,讓人愛上它們細小的白色花朵。

南城一帶的市井氣息似比別處濃鬱。陶然亭地鐵站口有一家右安門拉麵館,二十四小時營業。烤串價廉且味美,油水滋潤,肉很好。

拉麵也不錯,隻是湯水裏的肉略顯少。那裏很熱鬧,酒客熙攘,大家都不在乎油膩的地麵與態度冷淡的店員,似乎這也與肉串的美味一樣,是理所當然的。

地鐵過道裏與陶然亭附近的公交站旁常有賣衣裳、履襪一類的小攤,琳琅地擺著。小飾品攤也很多見。早一些年代的東西,如蝴蝶牌黑鋼絲發夾、黑色與五彩色的橡皮筋、指甲刀、針線盒、紐扣、鬆緊帶等也能看到。不過,這樣的攤兒很冷清,光顧的人不多,但從好些年前到現在,擺攤人一直堅守崗位,蝴蝶牌發夾也一直是一塊錢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