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複升起的曙光

讓殘疾人能夠減輕病痛甚至擺脫殘疾過上健康人的生活是我們每個人的願望。在殘疾人事業中,這樣的工作叫做殘疾人康複工作。可以解釋為使康複對象 “複原”、“重新獲得能力”、“恢複良好的狀態”等。

給你光明和色彩

通過殘疾人康複工作,可以讓一些失去視力的人重新看到光明。據統計,2011年全國開展視力殘疾康複機構總數達到991個,完成白內障複明手術75.8萬例;為31萬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施行複明手術;為3.6萬名低視力患者配用助視器,培訓低視力兒童家長6997名,有效開展家庭康複訓練。對2.5萬名盲人進行定向行走訓練。

白內障

白內障是發生在眼球裏麵晶狀體上的一種疾病,任何晶狀體的混濁都可稱為白內障,但是當晶狀體混濁較輕時,沒有明顯地影響視力而不被人發現或被忽略,沒有列入白內障行列。根據調查,白內障是最常見的致盲和視力殘疾的原因,約25%的人患有白內障。

定向行走

定向行走訓練是指訓練視力殘疾者依靠聽覺等感覺器官、借助盲杖等輔助工具,學會安全、獨立、有效地行走。定向行走訓練內容:行走前訓練、定向訓練、行走訓練和盲杖使用訓練等4個方麵。

還原有聲世界

對於聾人,殘疾人康複工作也給予了很大幫助,據2011年統計,全國已建設省級聽力語言康複機構31個,基層聽力語言康複機構1028個。共對2.7萬名聾兒進行了聽力語言康複訓練,規範聾兒家長學校,開展家庭訓練,共培訓聾兒家長3.0萬名;培養各類專業人員5312人;實施貧困聾兒人工耳蝸、助聽器搶救性康複項目,資助700名聾兒免費植入人工耳蝸,資助3000名聾兒免費佩戴助聽器。

聾兒語訓

針對語前聾的兒童佩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後,訓練聽懂說話、開口說話的工作,目前有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

1.基於“診斷/糾正”觀點的聽力語言康複常常被叫做聽力語言訓練,其主要目的是找出聾兒和聽力正常的同齡兒童發展的差距,然後根據聾兒的不足之處確立具體康複目標,為矯治提供具體步驟。

2.基於“有效地促進發展”的觀點,強調聾兒是學習主體,認為對聾兒實施的聽力語言康複教育的實質是設法幫助聾兒進行聽覺語言培建和學習的過程。

造福更多殘疾人

2011年,國家大力推廣“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精神病防治康複工作。在2423個市、縣開展精神病防治康複工作,對522.9萬名重性精神病患者進行綜合防治康複,監護率達到80.5%,顯好率達到55.1%,社會參與率達到43.4%,肇事率0.2%;解除關鎖4836人;對35.6萬名貧困精神病患者進行醫療救助。

建立了30個省級孤獨症兒童康複訓練機構;6910名孤獨症兒童在各級機構進行了康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