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在公共汽車上的表現(1 / 2)

母親在公共汽車上的表現

這裏要說的是我母親在乘公共汽車時的一些表現,但我首先須交代一下我母親的職業。

我母親退休前是一名聲樂教授。她對自己的職業是滿意的,甚至可以說熱愛。因此她一開始有點不知道怎樣麵對退休。她喜歡和她的學生在一起;喜歡聽他們那半生不熟的聲音是怎樣在她日複一日的訓練之中成熟、漂亮起來;喜歡那些經她培養考上國內最高音樂學府的學生假期裏回來看望她;喜歡收到學生們的各種賀卡。當然,我母親有時候也喜歡對學生發脾氣。用我母親的話說,她發脾氣一般是由於他們練聲時和處理一首歌時的“不認真”“笨”。不過在我看來,我母親對學生的發脾氣稍顯那麼點兒煞有介事。我不曾得見我母親在課堂上教學,有時候我能看見她在家中為學生上課。學生站著練唱,我母親坐在鋼琴前彈伴奏。她一對學生不滿意就開始發脾氣。她發脾氣時就加大手下的力量,鋼琴驟然間轟鳴起來,一下子就蓋過了學生的嗓音。奇怪的是我從未被我母親的這種“脾氣”嚇著過,隻越發覺得她在這時不像教授,反倒更似一個坐在鋼琴前隨意使性子的孩童。這又何必呢,我暗笑著想。今非昔比,現在的年輕人誰會真在意你的脾氣?但我觀察我母親的學生,他們還是懼怕他們這位徐老師(我母親姓徐)。他們

知道這正是徐老師在傳授技藝時沒有保留沒有私心的一種忘我表現,他們服她。可是我母親退休了。

我記得退休之後的母親曾經很鄭重地對我說過,讓我最好別告訴我的熟人和同事她已退休。我說退休了有什麼不好,至少你不用每天擠公共汽車了,你不是常說就怕擠車嘛,又累又乏又耗時間。我母親衝我訕訕一笑,不否認她說過這話,可那神情又分明叫人覺出她對於擠車的某種留戀。

我母親的工作和公共汽車關係密切,她一輩子乘公共汽車上下班。公共汽車連接了她的聲樂事業,連接了她和教室和學生之間的所有活動,她生命的很多時光是在公共汽車上度過的。當然,公共汽車也使她幾十年間飽受奔波之苦。在中國,我還沒有聽說過哪個城市乘公共汽車不用擠不用等不用趕。我們這座城市也一樣。我母親就在長年的盼車、趕車、等車的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上車經驗。有時候我和我母親一道乘公共汽車,不管人多麼擁擠,她總是能比較靠前地登上車去。她上了車,一邊搶占座位(如果車上有座位的話)一邊告訴我,擠車時一定要溜邊兒,盡可能貼近車身,這樣你就能被堆在車門口的人們順利“擁”上車去。試想,對於一位年過六十歲的婦女,這是一種多麼危險的行為啊。我的確親眼見過我母親擠車時的危險動作:遠遠看見車來了,她定會迎著車頭衝上去。這時車速雖慢但並無停下的意思,我母親便會讓過車頭,貼車身極近地隨車奔跑,當車終於停穩,她即就近扒住車門一躍而上。她上去了,一邊催促著仍在車下笨手笨腳的我——她替我著急;一邊又有點居高臨下的優越和得意——對於她在上車這件事上的比我機靈。她這種情態讓我在一瞬間覺得,抱怨擠車和對自己能巧妙擠上車去的得意相比,我母親是更看重後者的。她這種心態也使我們母女乘公共汽車的時候總仿佛不是母女同道,而是我被我母親率領著上車。這種率領與被率領的關係使我母親在汽車上總是顯得比我忙亂而又主動。比方說,當她能夠幸運地同時占住兩個座位,而我又離她比較遠時,她總是不顧近處站立的顧客的白眼,堅定不移地叫著我的小名要我去坐;比方說,當有一次我因高燒幾天不退乘公共汽車去醫院時,我母親在車上竟然還動員乘客給我讓座。但那次她的“動員”沒有奏效,坐著的乘客並沒有因我母親聲明我是個病人就給我讓座。不錯,我因發燒的確有點紅頭漲臉,但這也可能被人看成是紅光滿麵。人們為什麼要給一個年輕力壯而又紅光滿麵的人讓座呢?那時我站著,臉更紅了,心中惱火著我母親的“多事”,並由近而遠地回憶著我母親在汽車上下的種種表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