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長海縣大長山島鎮小鹽場村黨總支部書記嶽喜芳(2 / 2)

嶽喜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動著每一位村民,村民也更加信任嶽喜芳。2003年4月24日,小鹽場村委會搬遷新址,全體村民像過節一樣帶著“麵魚”、粉條、掛麵、筷子等,按照漁家人最虔誠的習俗,自發地來給村委會“溫鍋”。村民們還給村裏送來一塊刻有“拓荒者”三個大字的牌匾。牌匾的題字是“腳踏實地,埋頭苦幹,銳意進取、開拓直前”,畫麵是一頭耕耘的老黃牛。村民們說:“這就是村‘兩委’班子的真實寫照。”

這些年,為了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嶽喜芳工作上全身心地投入,而對家庭和孩子,她隻有滿心的歉意。她說:“作為村書記,我隻是做了應該做的。為人妻為人母,我也知道什麼最珍貴、最重要。可我是村裏的當家人,個人的得失是可以割舍的,百姓的信任、百姓的得失是不能割舍的,我必須要擔當起這份責任。”

為群眾辦事要幹淨

嶽喜芳說:“在村裏工作,要幹事、要幹淨。思想幹淨,才能踏踏實實為群眾辦事;作風幹淨,才能取得群眾的信任,才能在群眾麵前挺直腰板,才能保證全村的發展沒有障礙。”嶽喜芳以公道正派踐行著對人生價值的追求。村裏規定不準辦的事情,她絕不鬆口。新班子組建後,村婦女主任的位置有個空缺,當時很多親朋好友向嶽喜芳推薦人選,她卻堅持一定要公開選拔。公開競選那天來了很多群眾,其中有些人是來看村委會是不是在“走形式”。結果經過嚴格的麵試、筆試,擇優錄取了本村的一名婦女,贏得了大家的信服。當嶽喜芳宣布今天當選明天就上班的時候,在場群眾報以熱烈的掌聲。公開、公平、公正地選人用人,使群眾對村幹部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半信半疑的觀望到發自內心的信賴。

為了讓全村百姓過上好日子,這些年嶽喜芳默默地付出了許多,完全放棄了對家庭和自家養殖產業的照顧。她常常對家人愧疚地說:“咱自家過上好日子容易,可讓全村群眾都過上好日子就難了。群眾把咱選到這個位置上,咱得先付出。”由於過度勞累,嶽喜芳病倒了。她悄悄地來到大連,背著大夥兒做手術。按醫囑需要休息3個月,而她僅休息16天就上班了。村民知道後,紛紛來看望她,但送來的禮物卻被她一一退還了。嶽喜芳對自己嚴格要求,但群眾有困難,她卻一定會幫助解決。村裏養殖大戶海參苗銷售困難,經過研究,村裏收下這些海參苗,投放到承包的海域中,解決了養殖戶的燃眉之急。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嶽喜芳的付出獲得了組織和群眾的肯定。2006年6月13日,嶽喜芳到北京參加了由全國婦聯組織的“2006年全國百名女村官論壇”,在人民大會堂作了交流發言,受到了中央領導的親自接見。這些年來,嶽喜芳在榮譽麵前不驕傲,困難麵前不氣餒。她用無私的奉獻,表達對家鄉父老的熱愛;以廉潔高尚的品格,體現共產黨人的精神。麵對百姓的一份信任,她要拿出十份的擔當。群眾對她的感情是她努力工作的動力,激勵著她在帶領漁村奔小康的路上步伐更堅定,目標更宏偉。

黃海灘頭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