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愛爾蘭的哲學家埃德蒙·伯克曾說過:“騎士時代已經過去,隨之而來的是智者、經濟學家和計算機專家的時代。”

或許很多人對經濟學概念還很陌生,覺得這是一門遙遠而專業的學問。但是,經濟學與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等息息相關,影響著人生的每個階段。即使你頭腦中並沒有“經濟”的意識,經濟學也會在你身邊體現和發生。

單從概念上講,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係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從字麵上看,經濟學似乎與普通百姓並沒有多大關係。可是,小到去超市購物,坐出租車外出,大到個人創業,投資房產股市,都會在不經意間被貼上經濟學的標簽。

下麵,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來介紹經濟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約翰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男孩,他從城裏移居到鄉下,花100美元從農民手裏買了一頭驢,這個農民同意第二天把驢給他送過來。

第二天,約翰卻發現農民送到他手裏的是一頭死驢。約翰質問農民為什麼拿一頭死驢糊弄自己,要求他將錢還給自己。但農民拒絕還錢,他對約翰說:“我們事先並沒有說明交易的必須是活驢”

一個月以後,農民找到約翰,得意地問他:“那頭死驢後來怎麼處理了?”

約翰說:“我靠它賺了499美元。”農民驚訝地問他是怎麼做到的。

約翰笑著說:“我舉辦了一場幸運抽獎活動,並把那頭驢做為獎品,我以每張1美元的價格賣了600張票。這樣我就收入了600美元。”

農民好奇地問:“難道沒有人對此表示不滿嗎?”

約翰回答:“隻有那個中獎的人不滿,我向他道了歉,並把他買票的1美元退還給了他。去除我買驢的成本100美元,我賺了499美元。”

拋開道德層麵不議,我們可以透過約翰的這種賺錢方式理解成迎合消費者行為的低價策略。類似的例子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一些商家經常舉辦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雖然價格便宜了,但銷售數量卻能得到大幅提升,這其實就是經濟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正是經濟學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習一些經濟學知識對日常生活能產生極大的輔助作用。基於此,我們編寫了這本《在北大聽的12堂經濟課》。之所以將北大做為話題核心,一來是北大的經濟學曆史悠久,二是北大的經濟學理念對當今社會有較深影響。

北大的經濟學注重實用主義,能夠簡單明了地對經濟學現象進行客觀分析,深入淺出地對經濟學理念加以詳細講解。這一點,我們從北大經濟學家厲以寧講的“龜兔賽跑”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

第一次:兔子很快就遙遙領先,它想:“反正烏龜跑得那麼慢,我在樹下睡一覺再說。”兔子很快就在樹下睡著了。當烏龜到達終點時,兔子還沒睡醒呢。第一次比賽,兔子輸了。

第二次:兔子因為自己的大意而懊悔,它決定再同兔子比一次。這次,兔子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從頭到尾沒敢再歇,一口氣跑完全程,結果領先烏龜好幾公裏。

第三次:烏龜提出再比賽一次,但它要求自己製定路線。兔子覺得自己在速度上占據明顯優勢,便欣然同意了。結果,按照烏龜指定的路線,兔子眼看要到達終點時,發現前麵有一條河,它一時手足無措,隻好眼睜睜地看著烏龜姍姍而來,輕鬆地遊到終點,贏得了比賽。

第四次:這一次,兔子和烏龜由之前的競爭變成了合作。它們一起出發,在陸地上,兔子扛著烏龜跑;到河邊時,烏龜背著兔子遊。這樣,二者同時到達終點。比起前幾次,它們都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成就感。

最後,厲以寧教授點評:

第一次賽跑,弱勢的一方不能因為對方實力強而自暴自棄,要堅持到底,等待對方犯錯誤,並在對方的錯誤中抓住機會;

第二次賽跑,僅僅具備優秀的能力還不夠,要取勝就要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

第三次賽跑,當你發現自己靠努力也無法獲得成功時,要學會改變策略;

第四次賽跑,想要彼此獲得雙贏,最好的途徑就是合作。

其實,很多事情解讀的視角不同,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這也是我們學習經濟學的目的之一。本書以北大經濟學的核心理念為依據,結合日常工作和生活,對各類經濟現象進行全新解讀。這種解讀力求打破學術上的窠臼,掙脫框架性的束縛,用通俗的語言對枯燥的經理學理論加以拆解和破譯。通過閱讀本書你會發現,原來經濟學是如此有趣。

《在北大聽的12堂經濟課》試圖為讀者打開一扇了解經濟學的大門,讓大家對經濟學有一個全新的了解。希望這本有關經濟學的書,帶給讀者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認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