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內與外(3)(2 / 3)

6.收購·被收購

在今天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認為,一切商業活動都不涉及國家安全,但商業能跟國家安全沒有關係嗎?別說彙源,比如說糧食、鐵這些都與國家經濟安全有關係。如果都沒有關係,那麼國家經濟安全可以說是空的。雖然說果汁在國家經濟安全屬於相對邊緣地帶,但我們應該有這樣的神經。如果中國的企業收購美國的可口可樂,行不行?應該說,今天美國陷入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她所有上市公司的產值和市值都會被低估,而中國擁有20000億美元外彙儲備,我們如果收購美國的企業,美國能給嗎?如果他們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反對並購,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考慮自己的國家安全呢?

——韓德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著名經濟學家,曾在北大發表演講)

2013年2月26日,對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來說,絕對是個值得慶賀的日子。當天,曆時7個月的中海油收購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100%股權的交易圓滿收官,這不僅是中海油發展曆程上的重要一步,也是目前為止中國企業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筆海外並購。

收購尼克森也並非中海油的初出茅廬之舉。近年來,中海油通過積極開展海外油氣資產並購及合作開發,其油氣資產已廣泛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亞、非洲、裏海等海外地區,即使是在加拿大,這也不是頭一次出手。2011年7月20日,中海油就曾收購在加拿大多倫多交易所上市的加拿大油砂開發商·PTI的全部股份,該交易總價約為21億美元。對於能源日益匱乏但又必須依賴能源維持高速發展的中國來說,誰都知道這一係列並購的成功意味著什麼。不過,在為中海油喝彩的同時,我們也難免回想起其7年前折戟美國優尼科收購的往事。

2005年6月,經過將近半年的準備,中海油正式向同業公司美國尤尼科發出收購要約,與另一家美國競爭對手雪佛龍展開競爭。但經過兩個來月的激烈交鋒,中海油最終於8月2日宣布撤回對優尼科的收購要約。之所以如此,就在於美國政府始終在從中攪局。

6月24日,也即中海油報價後的第一天,美國國會能源商業委員會便致信總統小布什,表示對中海油收購優尼科非常擔憂,稱其對美國能源和安全構成了“明顯威脅”,要求政府確保美國能源資產不出售給中國。當日,41名國會議員也向布什遞交了公開信,要求政府對中海油的並購計劃嚴格審查。而競爭對手雪佛龍公司的總裁則在《紐約時報》上宣稱:我們與中海油的競爭不是商業競爭,而是在與中國政府競爭。之後,美國政客們又三番五次致信布什和財政部長斯諾,要求政府嚴格審查中國政府在這一收購案中扮演的角色,或要求審查中海油的貸款是否違背WT·規則。7月30日,美國參眾兩院甚至專門為此通過了新的能源法案條款,要求政府在120天內對中國能源狀況進行調研,待報告出台21天後才能批準中海油對優尼科的收購。

最終,被“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這條莫須有罪名搞得筋疲力盡的中海油選擇了退出,尤尼科被收購價比中海油低10億美元的雪佛龍成功收購。

一味地譴責美國政府毫無意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站在美國人的立場上,我們反倒應該讚賞美國政府的行為——在世界實現真正的大同之前,如果有人大肆收購中國的企業,我們也會引起警覺。遺憾的是,類似的收購正在我們身邊悄悄發生著——確切地說根本就是大張旗鼓的收購,隻是大多數人不太關注經濟所以才覺得靜悄悄而已。

這些年“靜悄悄”地被收購的中國企業有哪些呢?請看下麵的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