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貧與富(1)(2 / 3)

其實不僅丈母娘舍不得讓自己的女兒受苦,如今,女兒們自己也不願意受苦了。比如與剩男問題相對應的剩女問題。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從古至今都是有剩男沒剩女,有剩穀子沒剩米。可如今,不僅“穀子”剩了,“米”也剩了,而且剩得還不少。更沒有道理的是,有些剩女不論長相、學識、素養、能力等等,各方麵都很優秀。說句有點兒經濟學意味的話,這些女性在愛情市場上應該是很搶手的,但她們卻被積壓了。那麼問題出在哪裏?還說句有點兒經濟學意味的話——惜售。用她們的話說:寧在寶馬車裏哭泣,也不能在自行車上喜極而泣!但德國的寶馬車每年產量有限,而想在裏麵哭泣的剩女又那麼多,因此她們隻能先排著隊。

一般來說,越是漂亮的女人就越是惜售,就越想賣個“好價錢”,找個“好主顧”。不過她們哪裏知道,這根本不符合經濟學的邏輯。某報曾刊登過一篇頗有意思的小文章:

有一個年輕漂亮的美國女孩在網上發帖問:我怎樣才能嫁給有錢人?不久,一位華爾街金融家回帖說:“從生意人的角度來看,跟你結婚是個糟糕的經濟決策。拋開細枝末節,你所說的其實是一筆簡單的‘財’‘貌’交易:甲方提供外表,乙方出錢。但是,這裏有個致命的問題,你的美貌會消逝,但我的錢卻不會無緣無故減少。事實上,我的收入很可能會逐年遞增,而你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因此,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我是增值財產,你是貶值財產!如果美貌是你僅有的財產,十年以後你的價值堪憂。用華爾街術語說,每筆交易都有一個倉位,跟你交往屬於‘交易倉位’,一旦價值下跌就要立即拋售,而不宜長期持有——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聽起來很殘忍,但對一件會加速貶值的物資,明智的選擇是租賃,而不是購入。希望我的回帖能對你有幫助。”

我們也希望這篇文章對中國的剩男剩女們有所幫助,即使它真的有可能讓我們的GDP下滑兩個百分點。

2.經濟戰,“攘外必先安內”

近年來,買官賣官越來越盛行,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公權不彰,官員的個人意誌能夠決定企業的成敗禍福。權力不肯退出市場,反而強化對市場自由交換的壓製和控製。尋租活動的膨脹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巨額的租金總量,對我國貧富分化加劇和基尼係數的居高不下產生決定性影響。人民大眾的不滿也由此而來。

——吳敬璉(著名經濟學家,曾在北大發表演講)

攘外必先安內——提起這話,很多人會自然而然地聯想起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不顧大局、私心過重的無恥行徑,因此也往往把它認定為貶義詞。其實不然,“攘外必先安內”原本出自漢代名醫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本是祛疾治病的上乘藥理,絕對是個褒義詞。

熟悉國學的人都知道,在中醫看來,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如果把中華民族比作一個人的機體的話,“攘外必先安內”無疑也很適用。不過絕不是像蔣介石那樣適用。事實證明,1933年前後的蔣介石,所說的與所做的,絕不是什麼“安內”,而是激化內部矛盾,加大民族內耗的“擾內”、“亂內”、禍國殃民之舉。結果就在蔣介石重提“攘外必先安內”後一個多月,日本即乘中國“內部仍紛爭不已,對滿洲問題恐難作出強烈反應”之機,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俱往矣。如今的中國早已今非昔比,尤其是在經濟層麵取得的世界第二經濟體的成就,足以令每個炎黃子孫為之激動、欣喜。不過欣喜過後,我們還是有必要回歸理智和冷靜,畢竟僅僅是在經濟層麵,我們也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些問題還是當務之急。

幾乎所有的有識之士都認為,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便是貧富差距過大。盡管近些年來,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但至少目前看來,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的勢頭並沒有被扼製,依舊在向著反方向奔跑。拋開那些處在財富塔尖的富豪與處在社會邊緣的弱勢群體不談,單是國企與民企的收入差距,就令人不勝唏噓。最新資料顯示,前者與後者的差額至少在4~10倍!最新資料同樣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首都北京市的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672元。這個數字實在令人難過——就連一向自認還有些才華的我,都沒能達到過這個平均數!我們不禁要追問:是誰在拉高我們的平均工資?我們又為什麼連平均工資都達不到?

談到財富分配,中國的學者們最常用的一句話便是“不患寡,隻患不均”,好像社會財富不均本是正常現象,“患不均”的中國人民才是不正常的。其實我們應該注意到,讓人們“不均”,本身就是一種失敗,不去避免、改善這種失敗,卻怪人們“患不均”,這是什麼邏輯?

眾所周知,中國能以短短30年時間取得如許經濟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得益於中國具備兩大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而如今,“豐富的自然資源”早已成為學界諷刺語,比這更諷刺的,則是中國的勞動力依然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