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反映了一個什麼問題?這說明在證券交易市場上,很多投資者包括那些聲稱有獨立判斷能力的投資專家,在進行投資判斷時,總是會受到別人的影響而去預測市場,考慮的是市場上的其他券商未來幾天將會做什麼,而不是自身的狀況。
投資者最大的敵人不是股市而是他們自己。投資者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失去自己的獨立判斷能力,而盲信那些所謂專家的預測是非常幼稚可笑的,他們的預測隻能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而不是行動指南,最終的行動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其實對於專家的預測,他們自己也是沒有把握的,如果誰能百分之百準確地預測市場,哪怕他隻有1萬元就足可以毀滅這個市場了。如果投資者在投資時被各種各樣的預測所左右,即使他具有高超的分析能力,也很難獲得較大的投資收益。
巴菲特不相信所謂的市場預測,在他看來股票市場並不是一個指標,隻不過是一個可以買賣股票的地方而已。因為股票市場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股市的未來走勢永遠是不明朗的,他認為自己無法對市場進行預測,也不去預計在什麼時間裏市場行情會上升或下降,相信那些經常預測市場的華爾街專家們也不會準確無誤地預知短期內股價的變動。對這些人的預測巴菲特評價道:“投資人期望經紀人會告訴你在未來兩個月內如何通過股指期貨、期權、股票來賺錢完全是一種不可能的幻想。如果能夠實現的話,他們也根本不會告訴投資人,他們自己早就賺飽了。”
在伯克希爾1988年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說:“對於未來一年後的股市走勢、利率、以及經濟動態,我們不做任何預測。我們過去不會,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預測。”因為他相信對股票或債券價格所做的短期預測對了解未來毫無幫助。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市場在創造豐厚收益方麵是一個很大的賭注,如果投資者試圖通過預測市場取得收益最大化和控製損失,很可能會遇到麻煩。格雷厄姆說:“一個人離華爾街越遠,對所謂股票市場預測與選擇買賣時機的主張也就會越發懷疑。”居住在遠離紐約的巴菲特自然不會相信那些所謂的華爾街分析師的市場預測,認為他們的預測隻是使財富的統計數字好看一些而已。他所追求的是適度,在其他投資者進行市場預測或者花時間聽信專家的預測時,他所做的就是跟在這些相信預測的投資者的後麵,在他們貪心的時候保持戒慎恐懼的態度,唯有在所有的人都小心謹慎的時候才會勇往直前。
巴菲特不去預測股票市場是上漲還是下跌,這也與他堅持長期投資的策略有關,他認為股市的不確定性恰恰是長期購買者的朋友。隻要相信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就不會擔心股市的一時波動,在股價下跌時還可以很好地利用這種機會增加自己的持股,而不是被市場預測所左右,甚至讓其誤導自己采取錯誤的行動。巴菲特為了提高投資成功的幾率,他不是事前預測市場,而是在作出投資之後,做好當市場出現變動時的財務上和心理上的準備,具備當所持股票價格下跌一半而不驚慌失措的能力。
巴菲特不僅不相信股評專家們的預測,他甚至不屑於用“內部消息”去賺錢。1968年巴菲特正一步步地吸納一家家庭保險公司的籌碼,而有一天他的手下為他買進了一批價值5萬美元的股票,巴菲特知道這樣做是合法的行為,但是他還是做出了讓人難以理解的決定,讓手下撤銷了訂單。原來,巴菲特聽到了這家保險公司將被城市投資公司以高價接管的內線消息。第二天,這個內線消息被公布了,盡管巴菲特失去了一次盈利的機會,但是他仍然堅守自己的行為準則,那就是自己做出投資判斷,而在對事實不了解的情況下他不會輕易做出投資決定。如果巴菲特像一些沒有主見的投資者那樣喜歡打聽內幕消息,相信他永遠不會成為投資大家。
巴菲特的忠告
了解其他大多數人的想法,並不能夠代替自己本身的思考。要想獲得大量投資收益,你就得小心評估各個公司經濟麵上的基本特質。僅憑熱情擁抱目前最流行的投資方式或情況,無法保證自己一定會投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