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必定會有風險,但投資那些具有消費者壟斷性質的公司,風險性相對就要小得多,因此,巴菲特喜歡尋找這樣的公司進行投資。當然,這並不是說他所投資的公司必須獨占某種產品的市場,但它必須具有長期競爭優勢,就如可口可樂公司從來就不缺競爭對手,卻無一能夠撼動它的地位。
二、尋找利潤豐厚、財務穩健的公司。
巴菲特認為消費者壟斷當然非常重要,但若缺乏好的管理人員,就會造成公司的利潤起伏不定,投資的利益也就無法達到最大化,所以巴菲特總是在尋找具有豐厚的利潤,並且利潤呈上升趨勢的公司。若想讓巴菲特下定決心投資,企業的情況應該是這樣的:它不僅具有消費者壟斷性質,公司的管理人員還要善於運用這一優勢,來提高本公司的實際價值。巴菲特投資的公司裏如箭牌公司、國際香水公司和UST就沒有長期債務,而可口可樂和吉列這些經營業績非常好的公司,其長期債務也沒有超過公司淨現金利潤的一倍。
在尋找優秀企業的過程中,巴菲特最喜歡尋求那些具有消費者壟斷,並且財務狀況相對保守的企業。在他看來,如果一個具有消費者壟斷的公司想借一大筆長期債務,那麼除非它想購買另一家也具有消費者壟斷的公司,否則就是不足取的。
三、尋找能用留存收益再投資的公司。
在巴菲特的觀點裏,一個優秀的企業必須能夠對留存收益進行再投資,使股東能夠獲得額外的利潤。這種再投資創造的利潤必須高於平均收益才算創造了額外收益。例如,巴菲特小時候曾做過彈子機遊戲的生意。當時他隻有一台彈子遊戲機,但生意很火,如果他隻保留這一部彈子遊戲機,永遠不擴展業務,而把賺來的錢都存入銀行,那麼,其收益的利潤率就是銀行存款利率。但如果巴菲特把賺取的利潤用來擴大業務或投資在其他項目上,若利潤率高於銀行存款利率,那麼他就等於獲得了銀行存款利率之外的額外收益。據此,巴菲特總結出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隻要一個公司能保證留存收益的利潤率超過平均利潤率,那麼就應該將盈利保存在公司進行再投資。
巴菲特就是運用這一簡單的投資哲學來尋找那些可令他長期投資的企業的。他相信:“隻要公司以前能很好地利用保留盈餘進行再投資,或將能以合理的收益率進行運用,那麼,將盈利保留下來再投資就對股東有利。在對企業進行長期投資時,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公司的管理人員能否有效利用其保留盈餘。如果將資金投向了那些沒有什麼前途的企業,那麼你的資金就會落空。”這一投資方法,也正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巴菲特不願投資科技股的一個重要原因。
具有消費者壟斷性的商品、財務政策穩健、能夠利用留存收益再投資創造額外收益,三個非常容易辨析的條件,三個非常方便運用的方法,沒有任何複雜難懂之處,卻幫助巴菲特找到了一個又一個優秀企業,買到了一隻又一隻明星股,從而使他的投資收益呈幾何倍數增長。
巴菲特的忠告
投資必須是理性的,如果你不了解一家企業,就不要投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