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分析他的錯誤時,還會考慮到他想做但是沒有做的事情。1988年,巴菲特打算購買3000萬股(股份分割後的數量)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的股票。這些股份按照當時的價格計算的話,總值3.5億美元。巴菲特回想起當時的情況說:“在我大約購買了700萬股之後,它的價格才逐漸上漲。在那種情況下,我變得十分沮喪,於是停止了收購……更糟糕的是,因為我討厭持有小頭寸,所以將手中持有的700萬股全部賣掉了。”1993年,《福布斯》上曾發表過這樣的評論:“巴菲特由於太早拋售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的股票,而錯失了賺得大約20億美元收益的機會。因為他隻購買了少量的股票,並且賣出的時間也太早,所以損失了大賺一筆的機會。巴菲特說:‘其實這是很容易分析的,因為這完全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但是因為某種原因,我做出了退出的決定。我也很希望自己能夠完全解釋清楚。’”巴菲特自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他說:“非常幸運的是,當我開始大量購買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的時候其價格也在不斷上漲,我沒有允許自己再犯同樣的錯誤。”
巴菲特認為不斷反思投資錯誤比沉浸在過去的成功中更能幫助自己成長,他的合夥人查理·芒格也說:“記住你的錯誤真的有很多好處。我認為我們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我們會每天在心底檢討自己的投資錯誤。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思考習慣。”在投資的曆程中,包括“股神”巴菲特在內的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犯過或大或小的錯誤,但是大多數的投資者在犯錯之後隻是一味地沉浸在悔恨之中,不敢坦然麵對自己的失誤,甚至因為一些很小的錯誤而害怕投資,更有甚者因此而退出了投資市場。因為他們認為,避免投資錯誤出現的惟一方法就是不進行投資。然而,這卻正是投資者犯得最嚴重的錯誤。因為如果不再投資,那麼財富不但會因為通脹而逐漸減少,而且也會錯失分享經濟發展成果與社會財富的時機。所以,投資者應該學會正確地麵對自己在投資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犯的一些失誤,不要讓自己對投資市場失去信心。但是,也千萬不要試圖通過冒更大的風險在短時間內彌補自己的損失,因為這樣隻會讓錯誤更大,如果不懂得反思錯誤的原因並改正錯誤,那麼之後就有可能一錯再錯,最終損失會更大,甚至會輸得血本無歸。投資者應該將每一次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要意識到每天反思錯誤的重要性,然後掌握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的方法,而巴菲特認為,隻有從錯誤中才能尋找到投資進步的方法。
投資者在沒有對自己在投資上出現的錯誤的原因進行理性的分析之前,是不會真正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出錯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固執地投資隻會犯同樣的錯誤。每個投資者都應該明白錯誤並不等於失敗,不要將股票市場暫時的波動當作自己衡量成功與失敗的標準。因為如果按照這種標準來看,在交易市場中,有很多投資者在市場危機時都比巴菲特做得好,但是實際上,幾十年以來巴菲特依然是金融領域當中最為投資者崇拜、最受外界肯定和敬重的投資大師。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看上去比巴菲特做得好的投資者能夠代替他在金融領域的地位。
巴菲特的忠告
在投資市場中,經常有不少投資者會多次犯同樣的錯誤,而當再次失敗後他會把錯誤的根源推到客觀因素上,像這樣的投資者最終將會成為市場的奴隸,甚至在投資市場中他們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
2.培養親自調查的習慣
照本宣科地按照別人的投資理論行動,很難獲得長期的收益。
——巴菲特
巴菲特告誡他的子女:“針對投資,一定要培養親自調查的習慣。如果隻是照本宣科地按照那些投資大師們的投資理論行動,則無法獲得長期的收益。”
巴菲特認為,僅僅通過和別人談話是得不到較好的投資方法的。他在40多年的投資生涯裏,一直在不斷地尋找符合自己標準的投資機會,並且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對其進行獨立的調查分析。巴菲特隻願意聽取那些他認為值得尊重的投資者或分析專家的意見,比如他的恩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每一個投資者都希望從投資大師巴菲特那裏挖掘到成為大富翁的訣竅,而巴菲特給出的答案很簡單:一定要養成親自調查的習慣。
企業的年報是巴菲特最喜歡的投資信息來源,而這些東西都可以輕易得到。在巴菲特的日常工作中,他幾乎是在閱讀中度過的。他承認自己之所以能夠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正是因為平時大量地閱讀而積累了很多投資信息。在巴菲特看來,投資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投資自己熟悉或者了解的行業,是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投資者想要投資自己熟悉和了解的行業,那麼首先應該掌握該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和內部的真實情況,而通過閱讀獲取投資信息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