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表示,他所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通過少負債或者不負債的方式獲得了最大的證券收益。他認為如果采取提高其負債與證券之比的方法,將會大大提高公司的證券收益。盡管巴菲特明白這一點,不過他對這種通過增加負債來提高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收益的方式並不十分讚同。在巴菲特看來,要想取得更大的投資收益,並不是依靠負債的杠杆作用就可以創造的。
雖然巴菲特在投資方麵很保守,但是在借錢的事情上他從不猶豫不決。他喜歡未雨綢繆,他認為隻有隨時準備好充足的資金才不會在機會來臨的時候一籌莫展,所以,他不願意在自己需要用錢的時候才去借錢。巴菲特提醒投資者,最理想的辦法是將收購某一家公司的時間與獲得資金的時間緊密地結合起來。但是他認為,這種方法在實際的操作中是行不通的。資金的不足可以將公司資產的價值提高,但是過於緊張的資金和高額的利息率不但會大大提高公司的負債成本,還會使公司的資產價值下降。當收購的公司價格處於比較合適的位置時,那麼利息率也會上升,並且可能會降低投資的吸引力。巴菲特表示,由於這一實際的原因,公司應該分開管理資產和負債。
在投資機會來臨之前準備資金是非常明智的決策,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射中正在奔跑的“大象”。但是,巴菲特隻有在當公司未來收益可以抵消負債成本的時候才會決定借錢。由於那些好的投資機會並不是經常出現,所以巴菲特希望伯克希爾隨時做好射擊的準備。他認為射中“大象”的前提是要槍不離身,因此,擁有充足的資金對投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投資領域中出色的投資者,在麵對股市的波動時巴菲特有極強的識別力,他總是能夠成功地拒絕那些看似不錯的投資機會的誘惑,而且他不願意跟隨大眾的潮流,而是去選擇一些隻是因為價值被低估才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巴菲特告誡投資者在手中持有充足現金的情況下,更應該克製自己的情緒,不被市場所迷惑。在很多情況下,充足的資金反而會導致投資者作出更多錯誤的投資決策。1999年初,巴菲特手中握有35億美元的現金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債券,他對此感到十分滿意,因為他手中所掌握的資金甚至超過了一些小國家的生產總值。巴菲特決定長期持有這些資金,直到出現值得購買的、價格合理的股票時才動用手中的資金。但是在實際的投資過程中,大部分的投資者往往會被自己的情緒所控製,為了讓手中的資金立刻發生作用,他們總是頻繁地買進賣出,不願意耐心地等待自己喜歡的股票價格下跌後再買進,而是在對這些股票背後的上市公司毫無了解的情況下,購買了質量很差的公司的股票,或者以昂貴的價格購買了與實際價值不符的股票。這樣一來,他們迎來的投資結果往往與自己期望的結果相差甚遠。
巴菲特的忠告
充足的資金對於投資者來說必不可少——隻有隨時做好投資的準備,把槍帶在身上,才能捕捉到“大象”。
5.真正的投資者是在不斷學習中成長的
所謂有“轉機”的企業,最後很少有成功的案例,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購買價廉的爛企業上,還不如以公道的價格投資一些物美的企業。
——巴菲特
在投資領域中,每一個成功的投資大師都是經過漫長的學習和摸索才逐漸成長起來的。在這一點上,巴菲特從來都嚴格地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而這也使他迅速成就了自己的投資抱負。
股票投資並不是憑借運氣就可以獲得成功的,要想真正掌握它就必須經過長期不斷地研究和總結才能實現。投資者如果希望長期在股市中立足,那麼一定要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應該不斷向那些投資領域的大師們學習。在現實當中,巴菲特就是許多投資者心中所崇拜的投資大師,他的一舉一動都能夠影響到投資者的想法。但是,巴菲特也是在長期不斷的學習中逐漸在投資市場中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