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收購業務(1)(2 / 3)

——摘自2012年巴菲特寫給全體股東的年報

譯文

從根本上說,一個強大的保險公司在業務運營方麵需要堅持的鐵律主要包括四個方麵:第一,盡可能多地了解可能會致使理賠發生損失的風險;第二,保守地對任何風險進行評估,其中包括風險出現的概率以及如果出現風險所要賠付的成本支出情況;第三,合理製定所要收取的保費水平,以保證在扣除預期賠付損失以及運營成本費用後還有一定的盈利空間;第四,假如不能收取合適的保費寧可放棄離開。

事實上,很多保險公司都在嚴格遵循著這四個方麵的鐵律,雖然大多數公司可以通過前三條的考驗,但卻在第四關遭遇失敗。當其他競爭對手急切地承保不合適的保單時,雖然他們心裏也知道不應該這樣做,但還是無法轉身離開。有句老話:“其他人都在這麼幹,我們也必須這麼幹。”可以說,這句話有效地解釋了任何一個行業之所以會出現問題的根本所在,對於保險行業來說最為恰當。事實上,一個好的保險公司,需要有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就好比是一個人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接到妻子打來的電話,妻子警告說:“阿爾伯特,你在開車時一定要小心,剛剛我聽到交通廣播說,一輛行駛在州際公路上的汽車正向錯誤的方向快速行駛著。”他回答道:“親愛的,他們或許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並不是一輛車,而是很多輛車都行駛在錯誤的方向上。”

泰德一直都會嚴格地遵守以上四條保險鐵律,這在其經營業績上有所體現。在他的有效領導下,通用再保險公司持有的巨額浮存金成本比無成本要低。我們希望未來的平均水平繼續這樣。在我們對其收購後的最初幾年,通用再保險公司成為我們最大的麻煩,而如今卻是我們最大的幸運星。

投資解讀

1998年6月19日,沃倫·巴菲特和隆·佛格森在紐約正式達成了協議,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將收購康涅狄格州的通用再保險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股票形式支付了收購價款,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通用再保險公司當天股票的收盤價220.25美元/股的價格,再結合29%的折扣作為收購價格。正式合同於1998年12月21日產生法律效力。

這一消息公開後,巴菲特沒有取得通用再保險公司股東的信任。由於擔心被收購後公司股票會出現大幅的下跌,這些股東們拒絕承接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可見伯克希爾·哈撒韋並不是對每個人來說都有吸引力的。在收購通用再保險公司後不久,東北投資增長基金負責人威廉姆·奧特斯就大量拋售通用再保險公司股票,以此來表示對巴菲特的不滿和不信任。他認為巴菲特這樣做完全是在搞個人崇拜,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顯然高估了通用再保險公司的價值。

巴菲特指出,通用再保險公司股票價格出現下滑是不可避免的現象。由於當時美國的整個保險行業都處在行業發展周期的下降階段,可口可樂公司和吉列公司的銷售額也大幅度下降。到1999年中期,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旗下的富國銀行、福雷迪、麥克公司、威斯科公司和迪士尼公司等公司的股票都出現了下跌,甚至就連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業績都表現不佳。巴菲特高價收購通用再保險公司實際上是希望組成強強聯合的陣營。

通用再保險公司是美國最大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再保險公司,主要業務是為其他保險公司提供保險服務。再保險業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保險服務,資質膚淺、經營狀況不穩定的保險公司是不能擔當這項大任的,這種業務也絕不是哪一個保險公司隨便可以涉足的領域。提供保險服務的機構所具有的能力和質量,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富裕和繁榮的主要衡量指標。

通用再保險公司的前身是挪威全球保險公司。1911年挪威全球保險公司在克裏斯蒂娜創立,於1917年在美國紐約開始開展業務,也是通用再保險公司的開始。隨著公司在美國業務的不斷擴大,1921年通用事故再保險公司在鄧肯、雷德等人的籌建下成立。1945年,通過與公司麾下的梅隆保險公司合並,被梅隆家族全權接管了這家公司的全部業務,從此幾乎壟斷了美國的再保險市場。特別是在1996年,自從他收購了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國家再保險公司後,其地位更是不可動搖。

通用再保險集團不但是美國最大的再保險公司,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再保險公司之一,在全球範圍內承擔著巨大的再保險業務。全球2700名多員工除了直接承保船隻、飛機險等各主要保險公司的全部財產險和事故險的再保險業務之外,還為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的顧客提供保險精算、索賠、投保、財務管理和投資管理等服務。

通用再保險公司擁有通用再保險股份公司和國家再保險公司等多個子公司,旗下的每一個子公司具體負責的業務都不同,通用再保險集團正是通過龐大的、遍布各地的子公司來為客戶提供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