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1992年巴菲特寫給全體股東的年報
譯文
雖然評估股權投資的數字計算式並不困難,但即使是那些經驗豐富、智慧過人的分析師,在對未來年度票息進行評估時也難免會發生錯誤,在伯克希爾我們想通過以下兩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會嚐試在我們認為最了解的行業中進行堅守,這通常是簡單且具有穩定性的,假如企業非常複雜且所處的產業環境一直在發生改變,相信我們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去預測其未來的現金流量,恰巧的是,這個缺點根本沒有讓我們內心感覺到擔憂,就投資來說,人們或許應該注意到,不是自身到底知道多少,而是應該知道自己還有多少不知道的事情。很多時候,投資人需要的不是花精力去做對的事情,而是盡量避免去犯一些重大的失誤。
投資解讀
在1966年的春天,美國的股市正處於大好局勢之下,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沉浸在牛市的喜悅之中,但是巴菲特的心裏卻感到一陣恐慌。雖然他手中所持有的股票都在不停地狂漲,可是他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尋找到一隻符合標準的廉價股了。盡管股票價格的突然上漲為投資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益,不過巴菲特卻並不那麼樂觀。在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裏,股票的價格波動應該建立在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上,而不是這種投機的方式。巴菲特之所以被投資者追捧,不僅是因為他比別人賺得多,而是由於他每一次都能成功地規避風險。在投資者看來,巴菲特似乎對投資有著天生的警覺性,他總是時刻保持著備戰狀況,觀察市場的明暗變化。由於巴菲特深知股票市場的高風險,即使在看似平穩的狀態下,也可能隱藏著未知的風險,因此他從不會對股市掉以輕心,放鬆警惕,以免產生失誤。要知道,小失誤有時也會導致投資者功敗垂成。在巴菲特看來,驕傲自大是作為投資者最要不得的心態。
巴菲特在分析股市變化時,不僅關注股市表麵的變化,更加注重一些重要人士在平時中的言論和動向。這是因為他認為在這些重要人士的談話背後可能掩蓋著事實的真相,所以通過揣摩他們的談話內容有可能會發掘到一些股市變化的信息。另外,巴菲特往往能在投資中抓住市場的變化並加以分析和消化,而且還能沉著地應對股市的變化。可以說,這種與眾不同的警覺性,是巴菲特成功規避風險的重要因素。許多投資者輕視的細微問題,在巴菲特眼中卻是十分重要的信息,而且他會將這些信息放到股市的大背景中加以分析,研究這些變化是否會影響股市的走向。
因為巴菲特擁有不同於常人的警覺性,所以在投資的過程中他產生的投資失誤很少,進而讓他在多年的投資當中獲得了非凡的成就。作為一名投資者,巴菲特同樣不希望虧損。為了不讓自己虧損,巴菲特總是竭盡可能地預防投資風險,不讓自己產生投資失誤。盡管他也曾失敗過,但是即使麵對失敗他也能將損失降到最低。在交易時,一旦發現手中的信息預示著風險的來臨,那麼巴菲特將會更加提高自己的警覺性。無論多麼小的細節他都會進行分析,並會將投資組合的每一個層麵重新審視。如果實在無法全身而退,那麼他就會盡量降低虧損。
可以說,正是巴菲特這樣的警覺性,使他避免了很多失誤,進而為他的投資帶了莫大的好處,而且這使他往往能比別人更早地抓住盈利的機會,而當風險來臨時也能成功規避。因此,作為一名成功的投資者,一定要時刻保持警惕性,避免失誤的產生,否則將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