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巴氏風格(3)(1 / 3)

股票投資本身就屬於高風險投資,投資者都是自願入市的,是輸是贏隻能看各自的本事,因此虧損後後悔也於事無補。這就要求投資者在準備涉足股票市場之前,應該考慮到股市的風險以及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可以說,在沒有充足的信心前盲目入市是投資的大忌。股票市場是開放式的交易場所,因為永遠會有無數的投資者參與進來,所以永遠會有無數的因素影響股市的動向,而且這些因素是無處不在的。比如:也許是一場戰爭的爆發、政治方麵的重大改革、供求關係的轉變,又或者是因為投資者頻繁地交易等等,這些類似的問題隨時都可能動搖整個股票市場。盡管股市有時會出現暫時的平穩,但在看似風平浪靜之下,也許正醞釀著更大的災難。這種情況正如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往往越平靜就越可怕。所以,這時投資者應對股市提高警惕,以免因失誤致使自己的投資一敗塗地。

巴菲特名言

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時刻保持警惕,不要被股市表麵暫時的平靜所蒙蔽,而且要集中注意力觀察市場上的微小變化,因為微小的變化產生的失誤也會導致投資者遭受嚴重的損失。

——巴菲特

4.尋找回報率高的企業

We are looking for business in a stable industry with 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If the entire economic environment led to the boom of the industry, which is certainly very good, but even in the absence of structural growth of the economy as a whole, so that the business is still worth having. What we need to do is sit back and enjoy a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imilar to the other parts of the business can use these gains. There is not a rule that you have to put money back to the place where you get the money. In fact, doing so is often wrong: truly great business, not only to reap huge gains from tangible assets, and any sustained period, do not gain a large part of the internal reinvestment to maintain its original the high rate of return.

——摘自2007年巴菲特寫給全體股東的年報

譯文

我們所尋找的生意,一定是處在相對穩定的行業中且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假如外部的經濟大環境有效地拉動了該行業的景氣,這的確令人振奮,但假如缺少整個經濟結構性的增長,同樣值得擁有。我們要做的就是坐享其成,並且運用獲得的收益並購那些相似的生意。並沒有出現那樣一種規則,要求你一定將錢投在你獲取這些錢的地方。事實上,這樣做也是錯誤的:真正有意義的生意,不僅可以從有形資產中獲得巨大的投資回報,而且在任何持續期內,都不用將收益中的一部分進行內部再投資,以便繼續維持原有產生的高收益性。

投資解讀

每個人的投資都是為了獲取回報,巴菲特也同樣如此。在衡量一個企業是否值得投資時,投資回報率當然是非常重要的標準之一。可以說,巴菲特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尋找投資回報率較高的企業。一旦投資對象能為他帶來長期的高回報率,巴菲特就樂得永遠都不出售其股票。但如何才能找到投資回報率高的企業呢?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因為社會經濟活動是複雜的,要真正看透一個企業能給投資者帶來多大的收益就需要進行全麵細致的研究,而且必須抓住重點。

巴菲特在尋找具有高回報率的企業方麵無疑是個行家裏手,他在多年的投資實踐中總結了以下經驗:

首先,尋找利潤率高的公司。這一點非常簡單,隻有利潤率高的企業才能給股東帶來高回報率。注意,巴菲特講的不是利潤總額大,而是利潤率高。利潤總額大隻能說明企業的規模與銷售量大,隻有這些並不能令巴菲特滿意。巴菲特喜歡利潤率高的公司,因為他討厭成本控製不到位,成本的提高無疑就減少了股東的利益。所以巴菲特喜歡選擇那些能夠控製成本,提高利潤率的公司,這不但是因為公司能夠在短期內為股東帶來較高的回報率,還有一個原因是,巴菲特發現那些高成本運營的公司總在想方設法地維持或增加其經營成本,而那些本來就注意控製成本的公司則習慣於不斷削減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