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投資理念(2)(2 / 3)

顯然,高盛之所以能夠逃過這場危機和它的風險控製能力有著很大的關係。2007年9月20日出乎人們的意料,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司融資監管部公布的信息數據顯示:高盛第三季度的盈利高於此前市場的預期,但是根據監管部門要求,高盛必須公布公司一些有關次級貸款方麵的信息。高盛在這方麵的總淨收益的比重在這幾年一直小於3%,而公司在這方麵的風險投資隻占到總資產的2%。公司早就發現這可能會成為引起危機的導火索,於是,公司在次級貸款ABX指數上大舉賣出,並且對公司所持債券進行相關保值方麵的工作。可以說麵對危機高盛做到了早預防,在危機到來之時也采取了非常果斷的措施,使公司能夠實現現金回流,將損失減到了最小。

這證明其管理層是非常理智且有頭腦的,而巴菲特選擇購買其股票,可以說他是做了一個非常好的買賣。

但是相比高盛,雷曼兄弟顯然陷入了更深的困境。雷曼兄弟雖然是一個老牌的規模龐大的銀行,員工眾多,但公司並沒有一直發展有競爭力的主營業務,而是涉足風險較大的債券行業和房地產信貸等。它並沒有太多的風險意識,隻是考慮著不斷對一時看起來很賺錢的行業加大投資。然而,公司的固有資產和現金流並不是太充裕,因此遇到風險的時候就沒有太大的緩衝風險的能力。雷曼公司持有大量的房地產抵押和資產抵押債券竟然高達200多億元,而當美國次貸爆發的時候,這些債券大幅貶值。正是這些大量的不良資產讓公司陷入了危機,同時又沒有充足的現金流,從而導致公司無法渡過這場危機,以致該公司的股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最後公司的總市值減少到了20多億美元。於是,公司才決定向巴菲特求救,但是該公司顯然是一個沒有太大內在價值且接手後還要惹禍上身的公司,所以,巴菲特才沒有選擇投資雷曼兄弟。

而事實也證明了巴菲特的英明決策,雷曼兄弟在多方麵談判收購無果的情況下,終於在2008年9月宣布破產。巴菲特是個投資家,同時也是個商人,這就代表他一切都是以公司的利益作為公司行動的出發點的。一旦遇到業績非常優良,有著良好發展潛力的公司,他就會跟蹤,注意,等待出手的時機。但是即使再好的公司,如果股價正處於比較高的位置,巴菲特也是不會出手買入的。因為此時即使買入了該公司的股票也不會有太大的投資收益,而且還可能有比較大的投資風險,因為市場是不理智的,有時候好公司也會出現相對於公司內在價值的較大偏離。

相反,巴菲特願意買進那些便宜的,有著較大安全邊際的股票,當然這樣的投資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該公司的質地一定要優良,有著良好的成長性,而且沒有什麼相關的不良資產,管理層也是優秀的。隻有這樣的公司才是值得投資的公司,因此,巴菲特的投資原則之一是買入價格合理的股票。

然而,普通投資者非常容易對巴菲特的投資原則產生誤解,從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投資舉動。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我們都知道巴菲特總是在股票處於較低價位的時候介入,而且我們也總是在選擇股票的時候喜歡那些股價跌得非常多,價格非常便宜的股票。這和我們傳統的文化觀念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我們買入這樣的股票的時候,卻忘記了對公司的業績、財務情況進行研究。買入這樣的股票,雖然價位較低,但是如果沒有公司業績的支持,股價也很可能會一跌再跌。所以說,並不是買入便宜的股票就能夠規避風險,賺取更大的收益。隻有那些業績良好的股票,跌到了合理的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價格的時候才值得去投資。顯然,這樣才是在做真正的價格合理的生意。

巴菲特名言

在計算一家公司的價值時,成長當然是一件很重要的因素,這個變量將會使得所計算出來的價值從很小到極大,所造成的影響有可能是正麵的,也有可能是負麵的。

——巴菲特

投資人應該選擇的是價錢最低的那一種投資,不論他的盈餘變化大不大、營收有沒有成長,與現在的盈餘以及賬麵價值差多少,雖然大部分的狀況下,投資股票所算出來的價值會比債券要劃算,但是這卻不是絕對的,要是債券所算出來的價值高於股票,那麼投資人應該買的就是債券。

——巴菲特

4.用理性思考去贏得勝利

If we have any ability, that we understand that to be in the rang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 the things that try to do a good job, as well as to understand the limits of possibility where, and to predict the companies operating in the fast—changing industries, its long—term business prospects, obviously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beyond. If someone claims to have the ability to do a similar prediction, and as a reminder to the company"s share price performance, is also not envy, but also does not want to emulate the contrary, we will come back to adhere to what we know, unfortunately derailed, that certainly is not careful, definitely not panic reckless want to get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but fortunately, you can be sure that Berkshire will alway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find it can do within the capacity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