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補氣(1 / 2)

1.四君子湯《和劑局方》

方歌

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氣陽虛餌。

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方劑組成】 人參6克,白術10克,白茯苓12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 本方為水煎劑,每日一劑,水煎分服。

【功效主治】 補益脾胃之氣。用於脾胃氣虛,體倦乏力,麵色萎白,體虛易汗,脈細無力等。今常用於脾胃虛弱,肺虛體弱、慢性肝炎、神經衰弱等症,亦可用作保健美容、抗衰老之劑應用。

【加減方】

1.六君子湯《醫學正傳》即本方加陳皮、半夏而成。功效主治與原方相近,但可理氣和胃化痰。如脾胃氣虛而兼氣滯者可以選用。

2.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若將六君子湯減去半夏即為異功散,化痰和中之力就比六君子湯為弱。

【方義分析】 本方以人參為主藥,人參性味甘平,大補元氣,滋養脾肺,提高抗力,對全身機能皆有補益作用,也能益智養顏美容,白術健脾助運,並助人參益氣,茯苓寧神健脾化濕和中,甘草養益脾胃,亦能補中益氣,合而用之,共成補益脾肺之名方。故對脾肺氣虛之症有效。

2.補中益氣湯《脾胃論》

方歌

補中益氣芪術陳,升柴參草當歸身。

虛勞內傷功獨擅,亦治陽虛外感因。

木香蒼術易歸術,調中益氣暢脾神。

【方劑組成】 黃芪蜜炙10~12克,甘草6克,人參6克,當歸10克,陳皮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術8克。

【用法用量】 上藥8味,加水2碗先浸後煎,水煎2次,去渣,溫分服。亦可改製為丸劑服,每次8粒,每日2~3次,食後溫開水送服。

【功效主治】 調補脾胃,益氣升陽。適用於:1.脾胃氣虛,中氣不足,懶於言語,四肢倦怠,食不知味,而不耐勞動,動則氣急,脈來虛軟;2.氣虛發熱;頭痛惡寒,身熱有汗,渴喜熱飲,懶言惡食,苔白脈虛大者;3.中氣下陷,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以及久瘧久痢等。本方亦可用於氣虛外感者。

【加減方】 調中益氣湯《脾胃論》即本方去當歸、白術,加入木香、蒼術而成。功能補益脾胃,理氣燥濕,若脾胃氣虛而有濕者,可參用此方。

【方義分析】 此方為李東垣氏根據《內經》“虛者補之”、“損者益之”、“勞者溫之”的經旨而製定。方中黃芪甘溫補氣為主藥,配以人參(今常用黨參代替)甘草補中益脾為輔,再以當歸補血、白術健脾、陳皮理氣為佐,然後又用升麻、柴胡升舉清陽為使。組合成方,共為補益脾胃,益氣升陽之劑,故對氣虛下陷者用之有效。符合“陷者舉之”之理。

3.參苓白術散《和劑局方》

方歌

參苓白術扁豆陳,山藥甘蓮砂苡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

【方劑組成】 白扁豆500克半薑汁浸去皮微炒,人參、白術、白茯苓、甘草、山藥各1千克,蓮子肉、桔梗炒令深黃色,薏苡仁、縮砂仁各500克。

【用法用量】 上藥共為細末,密貯。每服6克,棗湯調下,小兒量歲數加減服之。亦可作湯劑水煎服,或製為丸劑分服。

【功效主治】 補氣健脾,和胃化濕。適用於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吐或瀉,形體虛瘦,四肢無力,胸脘不舒,脈虛而緩。

【加減方】 資生丸《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又名資生健脾丸)即參苓白術散減去大棗,加藿香、橘紅、黃連、澤瀉、芡實、山楂、麥芽、白豆蔻而成。調理脾胃,益氣安胎。廣泛運用於婦科、內科、兒科,為脾胃虛弱兼有輕微濕熱的平和調理之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