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溫中祛寒(1 / 2)

1.理中丸《傷寒論》又名理中湯、人參湯

方歌

理中湯主理中鄉,甘草人參術幹薑。

嘔利腹痛陰寒盛,或加附子總扶陽。

桂枝加入理中內,表裏雙解論端詳。

【方劑組成】 人參9克,幹薑5克,白術9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 上藥4味,取飲片,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克,溫開水送下。日3服,亦可作湯劑水煎分服。

【功效主治】 溫中祛寒,補氣健脾。適用於1.中焦虛寒,自利不渴,嘔吐腹痛,腹滿不食,以及霍亂屬脾胃虛寒者。2.陽虛失血,血色黯淡,脈象微細四肢逆冷者。3.小兒慢驚,或病後喜唾涎沫者。4.胸痹屬於脾胃虛寒者。現代臨床常用於急慢性腸胃炎,潰瘍病等,若治療冠心病則常與活血化瘀藥配合應用。

【加減方】

1.附子理中丸《閻氏小兒方論》即理中丸方加製附子一味。功能溫中助陽,補氣健脾。主治脾胃虛寒,腹痛霍亂吐利,轉筋等症。

2.桂枝人參湯《傷寒論》桂枝12克、炙甘草6克、白術9克、人參6克(或黨參9克)、幹薑5~9克。水煎溫服。功能解表溫中,補氣健脾。主治傷寒太陽病,表證未解,而複下利,腹痛腹滿,四肢不溫,舌苔淡白,脈象虛弱。屬外感風寒而兼中焦虛寒之症。

3.枳實理中丸《和劑局方》即理中丸加枳實、茯苓。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9克,溫開水送下,日服2次。功能溫中祛寒,除痞滿,逐痰飲。主治寒實結胸,胸滿胸痛,脈緩而遲,及虛寒胃痛。

4.連理湯《症因脈治》即理中湯加入黃連而成。功能溫中健脾,苦辛化濕。主治脾胃虛寒,兼有濕熱。症見脘腹痞滿脹痛,腹痛泄瀉,或脘痛吐酸苦水,脈遲弦者。

【方義分析】 此為溫中健脾之常用名方。主治脾胃虛寒,自利不渴等症。其治當溫中祛寒,補氣健脾。故方用幹薑溫中祛寒,白術健脾燥濕,人參大補元氣,健脾養胃。甘草和中補土。合而用之,成為溫補脾胃之劑,故可適用於中焦虛寒之證。

理中丸是蜜丸製劑,丸者緩也,故適用於慢性虛寒證,如用於急症,則當改丸為湯,以利速效。若虛寒較重,脾腎陽虧者,則可加入製附子,以溫腎陽,那便是附子理中湯(丸)。設若脾胃虛寒而有表寒見證者,可加入桂枝,以祛表寒,那便是桂枝人參湯。假若脾胃虛寒而兼見氣滯腹痛或兼有痰者,可加入枳實、茯苓,以理氣消痰,那便是枳實理中丸。設若寒熱錯雜,既有中焦虛寒,又有兼夾濕熱者,可加入川連,以清濕熱,那便是連理湯。方隨證變,藥隨醫加,學者可於此處宜細析之。

2.大建中湯《金匱要略》

方歌

大建中湯建中陽,川椒參飴並幹薑。

寒疝腹痛兼嘔逆,痛不可近用此攘。

【方劑組成】 川椒3~5克,幹薑8克,人參6克,飴糖10克。

【用法用量】 上藥4味,先煮前3味,待水減半時去渣,入飴糖微火溶化,分溫再服。隔2時後方可進稀粥調養。

【功效主治】 溫中補虛,降逆止痛。適用於中陽虛衰,陰寒內盛,脘腹劇痛,手不可近,或腹滿嘔吐,不能飲食,或腹中轆轆有聲,苔白脈弦者。

【方義分析】 此為溫中降逆常用方。主治中陽虛衰,嘔吐腹痛之證。治宜溫補、降逆、止痛。故方用川椒溫中下氣,降逆止痛為主。配伍幹薑溫中祛寒,和胃止嘔;人參甘溫,補益脾胃,扶持正氣;再用飴糖,建中緩急。諸藥調和可以溫中補虛,降逆止痛。故對中陽虛衰,陰寒內盛,腹痛氣逆者可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