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止血(2 / 2)

方中重用生地,目的在於清熱涼血,養陰止血,臨床必須注意此方之用量,另外方中通草,有些書皆誤作木通,不當有此差錯。通草清熱利水,性平無毒,木通有毒,用量不得超過10克,雖同是利尿藥,但性質不同,切當留意。

12.槐花散《本事方》

方歌

槐花散用治腸風,側柏黑荊枳殼充。

為末等分米飲下,寬腸涼血逐風功。

【方劑組成】 槐花炒、柏葉焙、荊芥穗、枳殼各等分。

【用法用量】 上藥4味,共為細末。每服6~10克,用米醋或米湯調下,空心食前服,或改作湯劑水煎服。

【功效主治】 清腸止血,疏風利氣。適用於大便下血,或便後出血,或便前下血。或糞中夾血,或痔瘡出血,血色鮮紅者。

【附方】

1.槐角丸《丹溪心法》槐角、防風、地榆、當歸、枳殼、黃芩。共為細末,神曲糊為丸。每次9克,溫開水送下。每日2次。功能清熱涼血,逐風止血。主治大腸熱盛,痔漏腫痛,大便下血。

2.髒連丸《證治準繩》黃連60克,公豬大腸洗淨1段,將大腸煮爛,和黃連末搗為丸。每次服9克,溫開水送服,每日3次。功能清腸愈痔。主治大便下血色紅,日久不止,腹不痛,裏不急,肛門墜痛者。

【方義分析】 此為治療大腸濕熱便血、痔血的常用要方,大便下血成因頗多,本方主治是因風熱或濕熱壅遏大腸血分,血滲腸道而成。故本方以槐花清大腸濕熱,並能止血為主藥;輔以側柏葉收澀止血,荊芥穗疏風理血,枳殼理氣寬腸。全方以止血收澀和清疏行氣相結合,既使便血停止,而又不致腸中濕熱滯留,用藥精簡,配伍得宜,故為治療大腸濕熱便血,痔瘡出血的有效方劑。附方槐角丸功能主治與本方相近,但方中配有黃芩,清濕熱止出血當更佳。

13.黃土湯《金匱要略》

方歌

黃土湯將遠血醫,膠芩地術附甘隨。

便後下血功專檀,吐衄崩中效亦奇。

【方劑組成】 甘草6克,幹地黃15克,白術10克,炮附子3~9克,阿膠12克,黃芩6克,灶心黃土30克。

【用法用量】 上藥7味,先將灶心土煎湯代水,再入餘藥煎,湯成去渣,2次分服。

【功效主治】 溫陽健脾,養血止血。適用於脾氣虛寒所致的大便下血、吐血、衄血、婦女血崩等症,見血色黯淡,四肢不溫,麵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者。

【方義分析】 此為溫陽止血的代表方。肝藏血,脾統血,脾氣虛寒,不能統血,故血溢於外,導致便血、吐血、衄血、崩漏等症。故治此者必須恢複統血功能。方中灶心土溫中澀腸止瀉、止血,用以為主藥;輔以白術、附子,以加強溫陽健脾作用;地黃、阿膠滋養陰血,並可止血,且使前藥溫陽而不傷陰;更配黃芩清熱止血,減緩術、附燥熱之性;甘草甘緩,和藥調中。諸藥相合,剛柔相濟,溫陽而不動血,滋陰而不礙脾,配伍極合法度。臨床上可適當選加三七粉、仙鶴草、地榆炭之類,以加強止血之功。

14.膠艾湯《金匱要略》

方歌

膠艾湯中四物先,阿膠艾葉甘草全。

婦人良方單膠艾,胎動血漏腹痛痊。

【方劑組成】 川芎、阿膠、甘草各10克,艾葉、當歸各12克,芍藥15克,幹地黃12克。

【用法用量】 上藥7味,取飲片,除阿膠外,加淨水先浸後煎,去渣,入阿膠烊化,溫服200毫升,一日3次。

【功效主治】 補血調經,安胎止漏。適用於婦人衝任虛損,崩中漏下,月經過多,或淋漓不盡,或半產後下血不絕,或妊娠下血,腰酸腰困,腹中疼痛,胎動不安等。今常用於功能性子宮出血及先兆流產。

【方義分析】 此為治療婦女崩漏以及安胎止漏的常用方。衝為血海,任主胞胎,衝任脈虛,則崩中漏下,或胎動不安。故方用地、芍、歸、芎(即後世四物湯)以補血調經,芍藥合甘草即芍藥甘草湯,有緩急止痛之功;阿膠專於補血止血;艾葉以溫暖子宮,亦可止血。綜合成方,具有補血止血,調經安胎的作用。又《婦人良方》膠艾湯單用膠艾,可以補血止漏,說明此二藥善於養血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