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十灰散《十藥神書》
方歌
十灰散用十般灰,茅柏櫚丹茜荷煨。
二薊梔黃各炒黑,血熱妄行遏其危。
【方劑組成】 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草根、大黃、山梔、棕櫚皮、牡丹皮各等分。
【用法用量】 上藥10味,各燒炭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地上一夕,以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搗汁,磨京墨半碗,每次調服15克,食後服下。每日2~3次。現上海地區上藥為散,用白芨45克煎湯為丸。每服3~9克,每日1~3次。亦可作湯劑煎服。
【功效主治】 清熱涼血,收澀止血。適用於多種出血症,如吐血、嘔血、咯血、咳血等,先以此方止血。然後辨治。
【方義分析】 此為涼血止血常用方。方中側柏葉、茜草、棕櫚收澀止血,梔子、丹皮、大薊、小薊、荷葉清熱涼血以止血,大黃泄熱瀉火以止血。大黃與丹皮配伍尚有活血化瘀之功。全方以涼血止血為主,兼可活血化瘀,可使止血而無留瘀之患。
諸藥各炒炭存性(所謂炒炭存性,即指將藥炒至外焦內生,不可全部炒成黑炭)。傳統認為止血藥炒黑,可以增強收澀止血作用。
9.四生丸《婦人良方》
方歌
四生丸用三般葉,側柏艾荷生地協。
等分生搗如泥煎,血熱妄行吐衄愜。
【方劑組成】 生側柏葉、生地黃、生荷葉、生艾葉各等分。
【用法用量】 上藥4味,共為細末,製為丸劑。每服9克,每日3次口服。現代常作湯劑應用,或以新鮮生藥搗汁涼服或燉溫服。
【功效主治】 涼血止血。適用於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咯血,血色鮮紅,口幹咽燥,舌紅或絳,脈象弦數。
【附方】
白芨枇杷丸《戴氏方》白芨粉6克(分衝),枇杷葉、阿膠、藕節各9克、生地15克。上藥5味,水煎,分2~3次服。或製成丸劑服。功能滋陰潤肺,降氣止血。主治陰虛內熱及肺癆幹咳所致咯血。
【方義分析】 此為治療血熱妄行以致吐血、衄血的常用方。方中以側柏葉涼血止血,生地清熱涼血而養陰,荷葉清散上焦風熱,止血散瘀;艾葉和血止血。艾葉或謂性溫,其實它的性質是生涼熟溫,今用其生者,仍為涼性,與生地等配伍,仍是涼血止血之功。附方白芨枇杷丸配伍精當,治療陰虛內熱肺癆咯血甚佳,為臨床所常用。
10.咯血方《丹溪心法》
方歌
咯血方中訶子收,栝蔞海石山梔優。
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方劑組成】 青黛水飛、瓜蔞仁去油、訶子、海浮石去砂、山梔炒黑各等分。
【用法用量】 上藥5味,共為細末,以蜜、薑汁為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噙化。若改為湯劑,青黛宜包煎。
【功效主治】 清火化痰,止咳止血。適用於肝火灼肺,咳嗽痰血,痰黃黏質稠,咳咯不爽,心煩口渴,頰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或弦細者。
【方義分析】 此為清肝瀉火止血之劑。方中青黛清肝涼血,山梔清肝涼膽,瀉三焦之火,共為主藥。輔以瓜蔞、海石清熱降火,潤燥化痰,止咳平逆,訶子收斂肺氣以止咳止血。全方立意重在清肝平熱,不在止血,因主證是因肝火刑金,以致肺氣上逆而咳,咳傷肺絡而致咯血。故清肝火使肺得安寧,則咳嗽自止而血亦止。是為治本之上策。
11.小薊飲子《濟生方》
方歌
小薊飲子藕蒲黃,木通滑石生地襄。
歸草黑梔淡竹葉,血淋熱結服之良。
【方劑組成】 生地黃120克,小薊根、滑石各25克,通草、炒蒲黃、淡竹葉、藕節、當歸各15克,山梔仁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 上藥10味,共為細末。每服12克,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溫服,每日2~3次。
【功效主治】 涼血止血,利尿通淋。適用於下焦熱結,尿血、血淋。尿時尿道作痛,或小便澀而不暢,舌紅苔黃,脈象弦數或滑數。今常用於尿路感染、尿路結石等病見上述症情者。
【方義分析】 此為治療血淋的臨床常用方劑。方中小薊、蒲黃、生地涼血止血,藕節收澀止血,竹葉、通草清熱利水,更用山梔以瀉三焦之火,引熱下行,滑石以清熱利尿,當歸引血歸經。甘草調和諸藥,並有甘草以緩急,且能清熱瀉火。共成涼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劑,故對瘀熱蘊於下焦者有良好治療作用。